劉璃是當今丞相的嫡出小姐,掌上明珠。據說才華美貌兼得,品德性情兼備,是京城中衆多男子心中的白月光。但人家出身高貴,豈是無權無勢隻會舞文弄墨的酸腐儒生可觊觎的,于是不知何人于何地寫下這句詩之後,馬上欲蓋彌彰的掩飾,琉璃就是琉璃,說的是稀世珍寶等物,切勿與相府小姐聯系起來。
可這詩出來之後,怎樣流傳就由不得作者了,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
于是丞相府的劉璃小姐,人在家中坐,盛名從天上來。與盛名一起來的,還有官媒婆,相府的門檻都要被踩爛了。
“小姐準備好了嗎?”一位貴婦人在抄手回廊上邊走邊問。
“回夫人,差不多快好了,馬車已經在大門口等着了。”婢女回答道。
“什麼叫差不多了,今兒跟太後娘娘去上香可不能遲,快叫人再去看看是否有什麼缺漏。”
“是。”
“夫人,小姐來了。”
貴婦人停下腳步,見回廊盡頭走來的美麗少女,一身湖藍色羅裙長曳于地,繡着藍色蝴蝶的白色裙帶随着腳步飛揚,發髻上點綴着幾隻蝴蝶發钗,端莊中顯出這個年齡女孩該有的活潑。
“母親,我來啦。”劉璃走進,給小胡氏請安。
小胡氏扶起劉璃,幫她理了理頭上的珠翠,柔聲說道:“好,快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好的,母親。”劉璃再次行禮,扶着小丫鬟的手朝門口走去。
小胡氏看着劉璃的背影遠去,眼中有着疼愛與欣慰。
身旁的嬷嬷說道:“小小姐長大了,從背影看,跟大小姐年輕時候一模一樣。”
小胡氏也感慨道:“是啊,姐姐那年也是紮着小辮子,說要去踏青,我那時還小,母親不讓我跟着。我也像現在這樣,眼睜睜地看着姐姐背影越走越遠。”
嬷嬷話裡忍不住有一絲笑意:“我還記得,您為此還哭鬧了一上午呢。”
小胡氏笑着,扶着嬷嬷的手往回走,“是啊,時間過得好快,一晃已經過去十六年了。”
嬷嬷接着話:“如今小小姐盛名在外,夫人可是要好好為小小姐挑選夫婿。”
“是呀,昨天老爺還提起睿侯爺家的二公子,說是個人物呢,年紀輕輕就随軍出征,可以留意一下。”
“還有國公府的小孫兒,與璃兒同年,當初國公府太夫人就提過說要結個娃娃親,可是後來随他父親遷往南疆,聽說近期也快回來了。”
小胡氏越說越興奮,璃兒這麼優秀,她得好好挑個乖女婿。
嬷嬷也受到感染,笑着說:“大小姐也會保佑小小姐,選到好夫婿的。”
“我今天趕着來看璃兒,還沒給姐姐上香,我們快回去。”小胡氏喜滋滋地抓着嬷嬷加快了腳步,她心裡已經想好待會要給姐姐說說她中意的幾個人選了。
與此同時,劉璃已經乘坐着馬車朝護國寺而去。
昨日太後宣旨,讓城中的幾個貴女們于六月十五一同去護國寺祈福,劉璃就是其中的一位。
七月初一是當今聖上的誕辰,太後每年都會提前半個月去護國寺,一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二是祈求保佑聖上龍體康泰、平安順遂。
這一慣例自當今聖上呱呱墜地開始,直到下個月馬上踏入不惑之年,太後四十年間從未間斷過,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去護國寺祭拜祈福,風雨無阻。
受益于太後的這一慣例,護國寺香火興旺了四十年。但讓護國寺被國内百姓推崇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當今聖上是在護國寺出生的。
四十年前,國中内亂,異姓王趙路起兵謀反,與京中的左将軍裡應外合,反軍一路北上幾乎殺進京城。先皇臨危不亂,派右将軍出城迎戰,調令鎮南将軍,也就是如今的國公爺,北上斷掉反軍糧草。
就在兩方酣戰之時,護送皇後出城的一隊兵馬途徑護國寺,也許是舟車勞頓動了胎氣,皇後提前生産。
當時的護國寺不叫護國寺,叫雲來寺,是坐落在京城郊外雲來山上的一座小廟,廟裡隻有十幾個和尚。皇後着急要生産,急需一個幹淨的地方,護軍首領就敲開雲來寺的大門。跟随着皇後的穩婆、産婆、嬷嬷、奶娘、丫頭全部各就各位準備生産用具,護軍守在寺院門口,雲來寺的和尚就在大院外誦經,經過一整個晝夜,在第二日雞啼時分,一聲響亮的哭聲打破了雲來山和尚的誦經聲,皇子誕生。
後來内亂平定,先皇封功臣,罰亂臣,也将皇子誕生的雲來寺欽封為護國寺,撥款修繕。後來皇子登基,皇後成為太後,護國寺也提升成為國家寺廟,享四方百姓香火。
劉璃現在就朝着城外的護國寺趕去。
剛經過國公府門口遇上了也要去護國寺的國公府三小姐淩仙兒和安平侯小郡主楊婉,三人打了聲招呼,劉璃很自覺跟在兩位的馬車後面,也不用擔心自己會遲到。
馬車漸漸慢下來,護國寺就在前方,城郊的空氣清醒,劉璃走下馬車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在她們之前已經有幾個貴女們等候在一旁,互相打了招呼之後,關系好的就自然成團站在一處,等着太後的車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