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從打下趙國後,嬴政親眼看着士卒把跟自己有仇的人都活埋了這一點,也大體可以看出來,這段日子他應該是積累了特别多、特别多的負面情緒。
我們繼續向下講。嬴政最終回到了秦國,秦國有父親子楚貴為君主,有相國呂不韋大權在握,但是回到秦國的子楚,不應該沒有大老婆,所以趙姬在後宮的地位想來也太高不到哪裡去。而且這時候,嬴政大約十歲,聯絡父子感情很可能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莊襄王看起來也沒多少福氣,在位三年,享年三十五歲就去世了。經過一番龍争虎鬥(呂不韋應該是出了很大力氣),十三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
曆史上除了成蛟這個弟弟和後來趙姬嫪毐通/奸生的兩個兒子,沒有任何關于秦始皇的兄弟姐妹的信息。但是我們推測一下,秦莊襄王不是不能生,按時間推斷,在趙國的時候應該是十幾歲到三十歲之間,又在趙國有老婆,回到秦國也不會單身,要不也不會有成蛟,嬴政很難說是不是長子;他生母出身卑賤,應該不是嫡子;可能占個寵,但要在秦國後宮前朝都站住腳,能靠得住的隻有呂不韋。嬴政的勝出,是呂不韋風險投資規格的再一次跳躍式提升。
至于呂不韋,當然也是希望能找個好掌控的小君主。出身卑微軟弱無能的女人,十三歲的小孩子,才回秦國幾年沒有根基,除了依靠他别無選擇。奇貨可居讓他謀得了一本萬利。
至于嬴政具體怎麼想,反正太小的孩子,别管名義上怎麼樣占正統,掌不了政權就要靠着他維持平衡,要說長大以後,那就要看天意了。
當時的秦國,向南已經占據了巴蜀漢中,越過宛縣占據了楚國的郢都,設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東,占據了河東太原和上黨郡。往東勢力到了荥陽(河南境内),滅了苟延殘喘的東周西周兩個小國,設置了三川郡。朝堂勢力分布,呂不韋當時是相國,封十萬戶,封号文信侯。所以我們看嬴政能繼位跟呂不韋在秦秦莊襄王時期積累的權力分不開。而終于可以大展手腳的呂不韋招攬賓客遊士,野心勃勃要一統天下,秦國首都人才濟濟。就連李斯也在完成學業後跑到秦國謀求發展,當上了呂不韋的舍人。在武将方面蒙骜、王齮(yi)、麃(biao)公等為将軍。
蒙骜本來是齊國人,在秦昭襄王的時候來到秦國,後經曆了秦孝文王(安國君),秦秦莊襄王(子楚)和秦始皇四朝,為秦國攻下了大片的土地。蒙恬和蒙毅都是他的孫子。
王齮的話據說出生地在秦國,麃公原國籍出生地出生時間不詳,有一定的概率是外國人。
就算王齮和麃公都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從呂不韋和李斯這種外來戶在秦國占據高位來看,我們必須承認秦國是一個對外高度開放的國家,覺得有本事你就來;證明你真的有本事你就幹;隻要你肯守規矩,我就敢用你。所以很多壯志難伸的人來到秦國,秦國海納百川,用這些人提高自己的實力。
秦始皇初即位的時候隻有十幾歲,所以“委國事大臣”。就是說,小君主自己做不了主,前朝得聽大臣的,大臣裡包括呂不韋。至于後宮大概率聽趙姬的。趙姬前期聽呂不韋的,後期聽嫪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