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客卿竈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齊國,奪取了剛、壽兩地,增加舅舅魏冉的封邑。
這一年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在了秦國的舞台上,這就是範雎。
範雎本來是魏國人,家境貧寒,但胸有大志,又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不過呢,他在魏國一直沒能受到重用。他也曾周遊列國希望有所作為,但都沒有成功,不得不回到魏國出仕。又因為家境貧寒,沒有辦法找到合适的推薦人,隻能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
前面我們講過燕昭王時期幾乎滅了齊國,齊闵王被殺,齊襄王倉促繼位。但是後來燕國換了燕惠王,樂毅逃亡趙國,田單趁機收複失地,齊國複國,把燕國打的落花流水。所以之前參與滅齊戰争的魏國又慌了,隻能派人出使齊國。
須賈出使被冷落嘲諷,齊襄王罵魏王左右搖擺不定,還說齊闵王的死魏國有錯。須賈不能應答,範雎挺身而出,說齊闵王殘暴,是五國聯軍共同打的齊國。齊襄王不思量怎麼恢複齊桓公的時候的霸業,不想着怎麼反思,卻斤斤計較之前的仇恨,恐怕要重蹈覆轍。
齊襄王被範雎折服,給了範雎很好的待遇。心懷嫉妒的須賈回國以後就檢舉範雎投敵。
魏國的宰相魏齊對範雎嚴刑拷打,把範雎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肋骨被打折、牙齒被打掉,慘不忍睹,幾乎被活活打死。在奄奄一息之際,範雎決定裝死。舍人誤以為範雎已死,便去禀告正在飲酒的魏齊。魏齊便命仆人用葦席裹屍,扔在茅廁之中,又讓宴飲的賓客輪番往範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懲一警百,讓别人不準再亂說,以誡後人。
範雎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隻得咬牙強挺。直到晚上,範雎賄賂看守人說:“你看我傷得這麼重,活是活不了了,但是能不能讓我死在自己家裡?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看守人看範雎确實可憐,又貪财,就謊報說範雎已經死了,把席子裡的死人扔掉算了。喝的醉醺醺的魏齊命令将範雎屍體扔到荒郊野外,看守人轉手就把範雎送走了。範雎這才得以脫身。
後來魏齊後悔把範雎當死人扔掉,又派人去搜索他。有個叫鄭安平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就帶着範雎一起跑,并幫助他隐姓埋名改叫張祿。
公元前二七一年,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鄭安平假裝差役,侍候王稽。王稽問魏國有沒有賢才,鄭安平推薦了張祿,并表明張祿身份不是很方便白天相見。
越是身份有問題的人才越好,鄭安平夜裡帶着張祿拜見王稽。王稽就發現範雎非常有才,約定帶改名張祿的他回秦國。
然後範雎幾次三番挑動秦昭襄王對于宣太後一系掌權不滿的神經,努力想說服秦昭襄王除掉宣太後魏冉一系。
當時舅舅穰侯魏冉、華陽君芈戎和秦昭襄王的弟弟泾陽君、高陵君勢力強盛。穰侯擔任國相,華陽君、泾陽君和高陵君輪番擔任将軍,他們都有封賜的領地,由于宣太後庇護的緣故(其實人家有軍功,最少舅舅魏冉和芈戎都帶兵打過仗,弟弟們也出國做過人質),他們私人的财富甚至超過了國家。秦昭襄王早就挺不爽的。加上親媽舅舅們都年紀不小了,六七十歲的人了,秦昭襄王自己也五十多了,還是願意自己做主的。
主客相談甚歡,範雎入秦國政壇。他主張秦國進攻齊國剛、壽是戰略錯誤,因為中間隔着韓、魏兩國,是塊飛地,難以固守。所以他建議采用“遠交近攻”戰略,跟齊國交好,又認為地處中原的韓、魏系天下樞紐,欲兼并天下,應先用兵韓、魏以“斷山東之脊”。
不過這又牽涉到北方強國趙國。趙國不會輕易看着韓國魏國滅亡,此消彼長的簡單道理還是明白的,假如秦國得了魏韓兩國變強,相當于自己變弱了。
秦昭襄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打趙國的阏與卻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