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姬平也是沒有别的路可以走,于是招呼一幹手下謀求大事,将軍市被包圍王宮,攻打子之,但是沒能取勝。後來将軍市被和手下居然反水,反過來攻打太子姬平,太子姬平殺死了将軍市被,将其陳屍示衆,由此造成數月災難,死者達數萬(燕國是個小國,幾萬人是很大的損失了)人,衆人恐懼,百姓離心。
孟子(就是大家熟知的那個孟子)看時機很好,就對齊宣王說:“現在攻打燕國,這是周文王、武王伐纣的時機,不可失去。”
齊宣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領五都之兵,加上北方守軍,攻打燕國。燕國士兵根本不應戰,城門大開,齊軍長驅直入打敗燕軍,殺死燕王哙和子之。
據說原太子姬平也死于混戰。齊國占了燕國很多地盤,燒殺掠奪。燕國人也反應過來了,這不是救我們于水火的救星,人家打着幫助我們的旗号要吞并我們。我們還是需要自己的王。子之死後二年,趙武靈王送立太子姬平的弟姬職繼位,就是燕昭王(有記載說太子姬平并沒有死,就是所謂姬職,也就是後來的燕昭王)。
燕國和齊國結下深仇大恨。後面這兩個國家還會打死仗。燕昭王招攬人才,休養生息二十八年後,把齊國打到隻剩下兩座城。
我們轉回來繼續說秦國。
秦惠文王十二年,秦王和梁王在臨晉會面。這時候的梁王是指魏襄王,因為之前魏惠王為了安全和掌控中原把都城移到了大梁,現在的河南開封,所以魏王也被稱為梁王。這時節應該是在臨晉在秦國境内。魏國的弱勢可見一斑。嚴軍疾升級成了庶長,攻打趙國,俘虜了趙國的将領莊(不知道具體是誰)。這一年,張儀跑到了楚國做相國。
說到張儀相楚,這裡面還有一個背景,就是楚國和齊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為了對付聯軍,于是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割讓商於之地六百裡為誘餌,引誘楚懷王解除楚、齊聯盟。楚懷王貪圖商於之地的富庶,不聽陳轸的勸告,果然中計。楚懷王一面派使者與齊國解除盟約,一面派使者随張儀到秦國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後假裝從車上掉下來受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不見楚國使者。楚懷王以為這是與齊國斷交不徹底的原因,于是派勇士宋遺到齊國辱罵齊宣王,齊宣王大怒轉而與秦國締結盟約。張儀見秦、齊兩國結盟後才上朝面見楚國使者,告訴楚國使者并非割讓商於之地六百裡,而是自己的六裡封地。
楚國使者回國後将此事轉告給楚懷王,楚懷王得知被騙後大怒,轉而與齊國聯合(賠情說好話,應該還會給點好處),一面命屈匄猛攻秦國的於中;一面任命柱國景翠為主将,包圍秦國的盟國韓國的雍氏。而齊國也趁機出兵,聯合宋國包圍了秦國的盟國魏國的煮棗。
秦惠文王發兵三路,一路由庶長魏章率領救援商於,一路由甘茂率領攻占楚國的漢中,一路由庶長嚴軍疾率領聯合韓、魏兩國反擊楚、齊聯軍。
秦惠文王十三年,嚴軍疾所率領的秦軍與韓軍在雍氏擊敗楚國景翠的軍隊,繼而與魏章的部隊會合。秦、韓聯軍與楚軍在丹陽交戰,楚軍大敗,被斬首八萬。楚國大将軍屈匄及裨将軍逢侯醜等七十餘名将領被俘。屈匄被俘後遭處決,秦軍乘勝奪取楚國漢中之地六百裡,設立漢中郡。秦軍同時聯合魏軍在濮水擊敗了包圍煮棗的齊軍,俘虜了齊将聲子,齊将匡章敗逃,秦、魏聯軍乘勝攻打了燕國。
楚懷王得知戰敗的消息後大怒,增調全國的軍隊深入秦國境内,秦、楚兩國戰于藍田,楚軍大敗。韓、魏兩國也趁機出兵,一直打到鄧,迫使楚國撤軍,楚懷王被迫割讓兩座城池與秦國議和。
一個國家的首領如果又貪婪又愚蠢還意氣用事,這個國家大部分可能會走向衰敗,除非他周圍所有國家的君主和手下大臣都是白癡,但這怎麼可能呢。
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最能影響大勢的人爛泥扶不上牆,底下人再清醒也沒用,因為你調動不了足夠的資源呐。除非造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