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曆史的車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周宣王去世後,周幽王連憂傷的樣子都不願意做,每日裡喝酒玩樂調戲美人,最開始姜太後還能管管兒子,但是不久姜後去世,周幽王的老婆申後(前面講過的申候的女兒)根本管不了,周幽王天天美得不得了。
有人可能要講,這周幽王是不是腦子不夠用啊?哪怕裝也要裝着哭幾天,感情是一回事,政治形象是另一回事。然而,你怎麼要求中老年得子的天子的獨子通情達理呢?他那迷信的父親迫于壓力沒有将要滅亡江山的他扔掉,但是會不會對他很好呢?有些人可能會盡力管得嚴嚴的,來避免傾覆;有的人可能就看見就煩,扔一邊不管,随他自生自滅;更有甚者,恨不得他自己就滅了,甚至直接動手。
但是我們說過周幽王有一個很特别的位子,周宣王的獨子,公認的繼承者。在周宣王這裡不管得不到重視,他也是未來的天子,掌握這是天下的權力與資源,投資者投機者必然趨之若鹜。從家長那裡得到的待遇跟從投機者那裡得到的待遇如果完全相反,他更容易傾向于誰很容易猜得出。尤其他是獨子,長輩重臣即使要教訓也要小心别給教訓死(□□消亡)了,不然真的是天下的罪人。所以種種矛盾加起來,周幽王真的不那麼懂事。其實一般人家的孩子不懂事纨绔點造成的危害總是有限的,禍害禍害爹娘兄弟姐妹街坊四鄰,有廠有店的外加禍害禍害員工,偏偏他成了天子,隻能禍害天下了。
好像老天爺也真不喜歡他,周幽王登基第二年,西周三川(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這三條河流是當時關中地區的主要水道)流域就發生了地震。
我們現在有了比較大的災難的話有人民子弟兵趕赴現場,衆志成城,軍民共同抗災曆險;那時候可不一樣,走路隻靠兩條腿,物資都沒法運,大部分災民隻能靠老天賞臉或者自救。而且這種朝代發源地附近的大型地震,不僅僅是物質上□□上的破壞,精神上的打擊也相當大。掌管典籍祭祀之類的伯陽父于是歎息:“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
這些話裡有一些信息我們看可以提煉一下。第一,地震了,是天地之間陰陽失序,而陰陽失序是天子不得上天喜歡(這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是上天掌控的,上天如果喜歡你怎麼會在你在位的時候發生這麼大災難呢?别人的時候怎麼不發生?必定是你不好);第二,驗證到人間具體情況,地震了,人員傷亡之外,河流或改道或擁塞枯竭,沒有河道供水,不能很好的定居繁衍,不能種植莊稼,沒有糧食,百姓無法存活,所以一定會滅國的。第三,往前看我們可以找到證據,夏末商末都是有地震導緻河道枯竭(誰告訴我夏商滅亡的時候為什麼沒人講有天災,隻說天子昏庸?)所以兩個朝代都灰飛煙滅了。第四,古代建都都是依山傍水,從象征意義和心理意義上,朝代發源地大型地震都不是好兆頭。所以伯陽父根據經驗推測說,周朝不過十年就要亡國了。結果呢,真的十年左右周幽王被自己兒子老丈人帶來的敵人幹掉,西周滅亡了——從這個故事來看,說古代真有奇人不為過,國運都看穿了。
按我們一般人來看,作為天子地震了而且是大規模地震,一定要采取救災措施,減少一下損失,最低限度也要祭祀一下老天、發個罪己诏什麼的表一下态,周幽王的表現看起來像個無神論者,《東周列國志》裡寫有大臣報告說岐山地震了,周幽王說:“地震這事不常有嗎?不用告訴我了。”後來大臣又奏報說,這次地震導緻了水源枯竭,百姓也損失慘重啊,周幽王一點都不害怕,告訴左右近臣,我要美女啊,都進獻點美人,後宮那幫女人,看着就煩透了。
有人說就沒有人勸他嗎?首先他老丈人申候一定會勸啊,那關系到自己的女兒和外孫,也絕對關系到自己的未來,然而,周幽王不聽啊,申候一氣之下回自己屬國了。那宣王的托孤大臣們呢?尹吉甫召虎一班老臣,相繼而亡,都見宣王去了。幽王另用虢公祭公與尹吉甫之子尹球,并列三公。三人“皆讒謅面谀之人,貪位慕祿之輩,惟王所欲,逢迎不暇”。還有沒有其他正直的人呢?這裡可以提到一個人,鄭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