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周宣王的事情告一段落,他的繼承者就是很有名的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
說到周幽王,我覺得我們應該說說他的母親姜後。姜姓,應該是齊候的公主,大約也是美麗的。周宣王中後期,開始貪圖享受,沉迷女色,連朝都不好好上了——作為一個天子,騎女人比騎馬容易的多,也痛快得多。有一天宣王又不想起床睡了個懶覺,姜王後把自己的華服去掉,摘去簪環首飾,請罪說:“這都是我德行不好我有罪,作為王後不能很好的勸解天子好好上朝,你處罰我吧。”周宣王想想天下還是自己的,老婆不管是嫉妒還是出于政治原因,最少要勤政這事對自己有利。于是周宣王開始辛辛苦苦上朝了。
然而這樣一位政治地位崇高(大國公主、一國之後)、有政治才能(政事上跟周宣王倆人有商有量、後宮似乎管理得不錯)、很有正統思想做事合乎禮儀的女性,教出來的太子好像不那麼好。
說個轶事,《太平禦覽》引《瑣語》記載,太子姬宮湦據說是宣王唯一的兒子(也許是唯一的嫡子?)周宣王怎麼生都生不出兒子來,後來姜後懷孕了,周宣王的王後懷胎未滿就生下了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們詢問是何征兆(為什麼問是什麼征兆?難道不應該用欣喜于終于後繼有人,不是該問怎麼才能把不足月的獨子養得更健康些嗎?)。大臣們(難道是伯陽父?這種玄之又玄的事情,大約需要問他)回答說如果生下的男嬰身體有殘缺、骨骼有缺失,(登不了基,做不了天子)則國家無礙;如果男嬰身體完好無損,則國家就會滅亡(你就直接說不看好國運前途就算了)。周宣王認為這個男嬰是不祥之
兆,準備将其遺棄(你真的是親爹嗎?你真的不是這麼多年生不出孩子來,這老婆忽然生個早産的孩子,你懷疑這孩子的血統了嗎?)。
仲山甫勸周宣王說:“天子您年齡大了也沒有男嗣,這本身就是上天遺棄了周朝,您如果再把男嬰遺棄了,那和國家滅亡有什麼區别?”
至于為什麼不考慮從宗族裡過繼一個?齊國雖然很大,但那也不行,那是舅家,不是本家;魯國、召國是本家但是血緣遠了;不過鄭國國君是你弟弟呀,他那裡找個繼承人不考慮嗎?先不說宣王跟姜後的關系,齊國怎麼會答應呢?我們的公主,你的王後生了正統的繼承人,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錯,你就免去這孩子的繼承權,這不是混賬父親嗎?這不是昏君嗎?連這麼幼小的唯一的親兒子都遺棄,我們各諸侯敢跟你親嗎?——周宣王于是打消了遺棄孩子的念頭。果然周宣王死後十一年,西周在周幽王統治下滅亡。
當然以上隻是轶事,說不定是當時某些陰謀家炮制出來的,甚至可能是後人杜撰出來以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聽聽就算了。
周宣王臨死各種不放心,叫了一大幫近臣重臣托孤(值得注意的一點事,周公并沒有參與,而周幽王時期周公和召公也基本沒有出現,直到平王東遷,他們才繼續出場——似乎被排擠出了政治最中心)。跟他們說這個孩子性情不好,你們要好好的監督輔助他,别讓我們的基業被他毀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