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說:“我輕重有節的敲起石罄,各種動物都會跟着這節奏舞蹈。”說明他的音樂符合天地運行法則。
舜還任命龍做“納言”,納言做什麼呢?舜說:“朕畏忌讒說殄僞,振驚朕衆,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看舜的說法應該是掌管輿論和情報的,把舜的命令明白的解釋下去,把下面的言論如實彙報上來,不要讓人被誣陷,也不要讓百姓被錯誤的輿論左右。龍據說工作也做得相當好,各地諸侯都來朝貢。
這其中禹的功勞最大,一方面是治水之功腳步踏遍大江南北,另一方面根據各地水土狀況和離都城的遠近決定了諸侯品級和貢賦,有效鞏固了中央政權的統治——應該也對外進行了擴張,畢竟河流不以人劃定的範圍為界。
舜任用這二十二個人(我數了好幾遍沒弄明白哪二十二個。如果是禹、臯陶、益、棄、契、垂、朱虎、熊罴、伯夷、夔、龍,這裡隻有十一個,如果四嶽是一個人,也隻有十二個。如果這些人再加上八豐八恺,就又超了。不知道這裡是筆誤呢,還是《史記》被人為的删節過。)幫助治理,并且每隔三年進行一次考核,三次考核以後根據考核結果決定獎懲,不管遠近大家都歸順他,連三苗都被根據是否歸順而分化了。大家都歌頌舜的功德,禹還做了《九招》樂曲來歌頌舜,音樂演奏的時候吸引的鳳凰都來随音樂飛舞盤旋。
舜二十歲開始以孝順聞名,三十歲被堯采用,五十歲開始做代理天子,做了八年堯去世,又守孝三年,六十一歲做了天子。做了三十九年天子後,在去南方巡視的時候(也有去南方平叛三苗叛亂的說法),死在南方蒼梧的郊野,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說到零陵,還有一個人可以提一提,那就是舜的弟弟象。舜登基之後并沒有對家人肆意報複,也沒有不聞不問,而是把弟弟封在“有鼻”那個地方作為諸侯。“有鼻”在哪裡呢,我查了查,百度出來的資料如下:
“在今湖南道縣北,接零陵縣界。相傳舜封象于此。古有象祠,唐元和中道州刺史薛伯高毀之。史料:亦作“有卑”。亦作“有鼻”。古地名。又名鼻墟 、鼻亭 。有,詞頭。相傳舜封其弟象于此。故址在今 湖南省道縣北。《孟子·萬章上》:“象至不仁,對之有庳 。”《漢書·鄒陽傳》:“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殺舜為事,及舜立為天子,封之於有卑 。”顔師古注:“地名也,音鼻,今鼻亭是也,在零陵 。”《漢書·昌邑哀王劉髆傳》:“舜封象於有鼻 ,死不為置後,以為暴.亂之人不宜為太.祖。”
如果這些消息都是真的,我們可以解讀這樣的信息。舜把弟弟封在靠近三苗的地方做了諸侯。後來(是不是與象及其後代有關不清楚,或許那會兒象早被三苗滅掉隻剩骨頭渣了呢),那附近叛亂了,年老的舜去平定那裡,最後死在那附近了,并且葬在離那裡不遠的地方。如果是象及其後代叛亂,那舜和象這一對兄弟真是生來的冤家對頭,跟後世春秋時代的鄭莊公、叔帶兄弟兩有點像。
舜去世後,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去找他,結果得知他死去的消息,痛哭不已,淚水染上了周圍竹子,這就是湘妃竹的由來。然後兩個人跳了江,被封為女神。
好了舜的故事到此為止,我們下章開始講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