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也是曉得的,如今朝堂事多兒,雖說憑咱們沈家的地位名望,壓根無懼一個小小的鄭家,可到底有輕忽怠慢之嫌,與其讓鄭家人心裡頭不舒服,不如就由我親自出面,在咱們族中尋個合适的也滿意鄭家門楣的小輩去相看,聽敏大侄媳說道,那鄭家雖隻耕讀人家,底子很是薄的很,可一來鄭大人官聲不錯,且嫡妻去世多年一直未續弦,名聲也是不錯,之前同意五娘與其相看,不僅是看了敏大侄媳的面子,自然也覺着那鄭家名聲不錯,很是合乎咱們沈家以名聲立足根本,且那鄭家大郎也着實是個不錯的後生,日後他的前程斷然是差不了,所以,咱們沈家那些個端瞧人品,名聲,不在乎門第差距的房頭,鄭家,倒是個很不錯的去處。”
原本還滿心認為鄭家那點子家世配他們沈家女是不是太不合适了,但,經三老夫人萬氏這麼一翻解釋下來,不論是二老夫人還是陸氏,皆覺着三老夫人言之有理。
且不論族中有沒有滿意鄭家那樣家底子薄的,隻說三老夫人萬氏在他人都不甚在意的時候,就先一步掐滅有可能恨上沈家的鄭家,不可以說眼界不高。
二老夫人越發軟了聲音的同三老夫人萬氏道
“敏侄媳是三弟妹的小輩,哪裡有三弟妹這個長輩親自上門的道理,三弟妹同我這些年,也不是外人,我這就差個婆子去喊了敏侄媳過來,還有三弟妹要尋摸的族中小輩,我這裡倒是有幾個人選,倘三弟妹信得過,今個兒就留下用了飯再回去,咱們倆妯娌好生尋思尋思,究竟哪一家同那鄭家大郎最為合适。”
嫡支長房老太爺早逝,還是二老太爺并三老太爺擔心長房老太爺沒個子孫香火可享,合計之下,便由繼承了族長傳承的二老太爺挑了同正妻所出的幼子過繼去了老長房,也就是現在的敏大老爺。
而長房大老爺過世的年歲還小,壓根就沒有成親,那廂二老太爺雖将他過繼到了老長房,可當時也不過年僅三歲,堪堪立的住的年紀,自然是跟着親生父母住在老二房,一直由二老夫人照看着,直到成親之前的前半年才搬去老長房。
這不,敏大老爺雖名義上是長房老太爺的兒子,論血脈親情,實實在在是二老太爺夫妻的幼子,且因着将他過繼到老長房去,二老太爺夫妻兩個待他自小就比其他幾個兄弟要疼惜的多,這也導緻了敏大老爺從沒有對把自己過繼去老長房的父母有半點的怨言,相反,更是親近有加。
所以,這會子二老夫人說差個婆子喊了敏大太太過來,那敏大太太又不是個傻的,自然是對二老夫人無有不從,不敢有半點的輕忽,畢竟她深知,這一位主兒,那可是自家夫君敬重有加的親生母親呐!
而三老夫人萬氏同王氏婆媳自然是心裡頭門清,這廂二老夫人願意助一臂之力,自然比她們婆媳自個兒尋摸要好的多,且有二老夫人的面子情,諒敏大侄媳,也不敢對他們老三房的出爾反爾有半點的怨怼,日後再同鄭家那邊說起來,更是會上些個心替他們老三房周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