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漬過的五花肉包在糯米中間經過長時間炖煮,瞧上去會縮小很多,且不怎麼能見到肥肉。肥的部分早化成天然豬油滲入每一顆糯米之中。
堅硬的紅豆也同樣被炖得軟爛,抿開帶些粉感,或許是吸了少許豬油的緣故,吃着還有些糯,像闆栗。
将這三樣東西搭在一起吃,糯米和紅豆調味略淡一些,吃起來粘牙之間帶些油潤香糯,嚼着嚼着能吃到調味略重的肉,會覺得像是找到寶一樣驚喜。
等馄饨上桌期間,禾嫒尺用筷子一點一點夾着粽子吃,最後用筷子把粽葉上粘的糯米都刮幹淨,意猶未盡。
門店手工做的粽子就是不一樣,可惜小小一個就要9元,确實是略微貴了些。
看在鵬城昂貴的物價和鋪租份上,倒也能夠理解。
粽子吃完,沒等太久,馄饨上桌了。
美味面家賣的馄饨是廣式小馄饨,與之前在老海馄饨鋪裡吃的大馄饨相比,老海馄饨鋪的馄饨一個能頂這三個大。
盛馄饨的器皿和粽子一樣,也是不鏽鋼餐具。
不鏽鋼餐具有它不易壞的好處,缺點也很明顯——不太好看。
導緻這碗馄饨瞧着很一般,拍的照片也感覺差點意思。
馄饨湯面飄着幾顆蔥花,好讓它顯得沒那麼單薄,除此之外就是一個個飄在碗裡皮薄餡漲的小馄饨,沒别的配菜。
奶白色的湯頭沒聞出什麼香味。喝一口,味不重也不鮮,就能起個潤喉的作用,估計湯頭也不是什麼高湯,就是普通的涮馄饨湯。
用勺子小心翼翼勺起一顆小馄饨,呼呼吹兩下,再咬開。
入嘴的滋味讓禾嫒尺有些驚訝。
緊實的馄饨餡吃起來略彈牙,再細品,卻發現這顆馄饨的餡料似乎沒添加什麼别的東西,樸素得隻有豬肉。
彈牙的口感全靠将豬肉攪碎,再多次攪打,打出勁兒得來的。
且盡管美味面家的馄饨是小馄饨,但給的餡是真多啊。
老海馄饨鋪的馄饨從體積看上比美味面家的大許多,餡料的量居然是一樣的。并且老海馄饨鋪的餡更散,美味面家的緊實多了。
這麼看來,美味面家的馄饨居然餡更多?
再說馄饨皮。
美味面家的馄饨皮很薄,煮熟後甚至瞧着有些透,一看就是每天現做的皮。
畢竟這麼薄的皮要是經過冷凍不新鮮,下鍋很容易散,這家的馄饨煮出來個個完整,至少在鮮度上把控得非常好。
極薄的馄饨皮帶着那沒滋沒味的白色湯水,再加上鮮香的馄饨肉一起咀嚼,吃着莫名契合。
不會有那種光吃豬肉的無趣感,反而越吃越上瘾,吃完一顆忍不住再來一顆。
和前些天吃的臭豆腐、重慶小面這種鹹辣鮮酸的感覺不同。
這家店的餐品不管是肉粽還是馄饨,都跟這家餐館給人的感覺一樣。瞧着很一般,仔細了解品嘗,又會覺得有些滋味。
前者能在瞬間刺激味蕾,給人沖擊的味覺感受,而後者的味道則更溫和,頗有些潤物細無聲的感覺。
而且吃完了,胃還挺舒服。
對社會人來說,關鍵時刻,一頓吃完胃仍能很舒服的餐食是很重要的。
難怪這家店能在鵬城開那麼多年,招牌都褪色了,還能再擴張店面。
等禾嫒尺吃完馄饨,再擡頭看四周時,才發現客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變多。
有堂食的,有外賣粽子和生馄饨的。
坐在桌邊包馄饨的兩位阿姨已經離開座位,開始忙碌地給客人送餐。
看一眼時間,18點過不久。
“……難怪剛才人少。”原來是她來得早。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上班族開始陸續下班,各餐飲門店忙碌起來,吃飽的禾嫒尺早就把今天面試的不快忘得一幹二淨,在街上溜達着構思自己等會兒要寫些什麼評價。
順便看看這附近有沒有外擺的小攤,每日任務還是得做的,能得好幾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