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後,你參加了心理評估,因為這是你和克洛普的約定。
你的主帥非常擔心你的心理狀态,你令他想到了德國國家隊的首發門将——現年31歲的羅伯特·恩克(Robert Enke)。
2006年的時候,羅伯特·恩克兩歲的女兒拉拉(Lara)因先天性心髒病去世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位國家隊的主力門将都無法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态——在德國教練的圈子裡,這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你沒有告訴你的隊友們自己打算去做“psychologische Bewertung”(心理測試),隻是對羅伊斯和格策說:那是一個身體檢查。
你不想讓你的朋友們擔心。
……
在德國,17歲的青少年在法律上仍被視為未成年人,如果接受心理測試,醫院通常會告知你的監護人測試結果。
在心理學和醫學領域,這種評估隻能由專業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進行。
你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法定監護人,也沒有寄養家庭,隻有你的主教練作為“臨時監護”(Pflegschaft),法律上的監護責任仍由德國青少年福利辦公室(Jugendamt)承擔。
除了用于評估情緒狀态的“Beck抑郁量表”(BDI)、“狀态-特質焦慮問卷”(STAI),你還做了“神經學心理測試”和“投射測試”。
——令你比較苦惱的,其實是“klinisches Interview”(臨床訪談)。
你的心理醫生非常詳細地收集了你的在校情況和學業表現。
球場之外,你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幾乎不怎麼出錯——尤其是數學。
德國的理科考試提供計算器、公式薄,語言考試還能翻閱德語詞典,某些13年級學生用計算器都算不明白的公式,你口算都能做出來。
在1到6的評分系統中,你的成績幾乎永遠是1(Sehr gut/非常好)。
這是源于你上一輩子的基礎教育。
德國有類似于高考的考試,稱為“Abitur”。除了允許使用計算器和公式簿之外,學生還可以帶一張A4紙的cheat sheet,這是考試規定允許的小抄,考生可以在這張紙上寫滿知識要點,自由填寫任何内容。
——你根本不需要這些。
無論是學業還是賽場,你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好極了,你隻是不會為自己驕傲,也從來不顯得滿足。
由于沒有人知道“FIFA系統”的存在,所有人都覺得你在為自己的天賦愧疚。
就像加缪所說的那樣:人生的意義在于承擔人生無意義的勇氣,而你隻是想活下去,讓在意你的人快樂。
這正常嗎?
對你而言是正常的。
但從青少年心理學來說,這種情況一點都不正常。
——缺乏自我認可和滿足感意味着潛在的心理問題:比如低自尊、過度的自我要求或完美主義,這些問題可能導緻情緒困擾、焦慮、抑郁以及人際關系困難。
在健康的情緒狀态下,你應該在取得成就時感到自豪和滿足,而不是忽視自己的成功。
德國的心理學測試系統非常全面先進,具有一系列标準化測試和評估工具,系統卻能能在人格測試中為你“作弊”,提醒你該進行怎樣的選擇,讓你看起來更“正常”。
于是你将表格填寫和面談做到了“盡量完美”。
可你畢竟不是情報特工和專業演員,能夠在測試中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掩飾真實的想法。
你忽略了一件事實:完美本身就隐藏着問題。
……
德國的心理咨詢有着嚴格的隐私保護制度,“聯邦數據保護法”(BDSG)和“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為心理咨詢中的數據保護提供了法律基礎。
你的個人情況和咨詢記錄被保密處理。
“我……什麼都能說嗎?”
坐在咨詢室的沙發上,你有些局促地揉了揉手裡舒适的毛毯。
“當然,這是我的職業原則。”
這位溫和嚴謹的心理醫生向你點了點頭,她會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範。
然後你們就談論到了那場派對和那個奇妙的吻。
你對他人的親吻感到了疑惑。
“你對‘性取向’和‘性别認同’是怎麼看的?”
眼前的心理醫生放下了筆,停止了記錄,溫和地向你問道。
你沉默了一會,然後誠實地回答了對方。
在你看來:性别是純物質的,是用于生物學和醫學參照的一種屬性,但在心理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你的觀念想法和上一輩子的有些不同,因為你死過一次了。
你對同性取向的人群并不反感,你也不确定自己未來的伴侶會是什麼性别、什麼性格。
你并沒有告訴醫生,在你的心中根本沒有未來伴侶的人格畫像。
并不是太過挑剔,而是因為你不想:沒有人知道你的生命是和勝利挂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