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韶在錢明的陪同下,緩步走至新宮的正門前。
宮門恢弘卻不失雅緻,朱漆大門上覆着一層金飾紋樣,在冬日的陽光下閃耀着柔和的光澤。
虞韶擡眼望去,宮門正上方高懸一塊簇新的匾額,上書“猗蘭宮”三個字,字體遒勁卻透着幾分溫潤。虞韶熟悉這筆迹,那是趙煜親筆所題。她的腳步微微停頓,目光在匾額上稍作停留,心中不禁泛起一股暖意。
将瑤華殿與長樂殿整合為一體,再以“猗蘭”之名賜下,顯然并非一時興起。虞韶低垂眼眸,趙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計劃的?去行宮避暑之前?甚至或許是更早的時候。
*穿過朱漆宮門,一陣清風夾着竹葉的淡香迎面而來,小徑兩側修竹蒼翠挺立,枝葉随風輕搖,竹影斑駁,陽光透過竹葉灑在青石地面上,仿佛織成了一片流動的畫布。
竹林盡頭,庭院便顯現眼前,豁然開朗。庭院中央是一方清澈的小池,雖是冬日,池中的水卻未曾結冰,微風拂過,水波輕漾。池旁的石徑邊,一樹早梅傲然綻放,紅白相間,與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沿着石徑而上,假山的石塊輪廓天然成趣,山頂幾株古松盤根錯節,枝幹蒼勁。岩縫間,一道細小的瀑布汩汩流下,水聲清脆,擊打在嶙峋的岩石上,發出叮咚的回響。
池水中,幾尾錦鯉悠然遊弋,鱗片在陽光下閃爍着細膩的光澤,猶如一片片流動的金紅霞彩。它們偶爾躍出水面,激起幾朵小小的水花,随即跌回池中,漣漪層層擴散,與梅影竹影交織。
錢明笑得愈發眉飛色舞,躬身繼續說道:“娘娘有所不知,這些布置皇上可是費了不少心思。從選材到擺放的位置,都經過了好幾番斟酌。聽司花署的人說,那些蘭草是從蘇州專程送來的‘四季蘭’,而池中的錦鯉,也全是杭州西湖附近的名種。至于那假山上的太湖石,更是從湖州運來的極品。”
虞韶低頭看着池中遊弋的錦鯉,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泛起一抹暖意。她輕聲說道:“他倒是記得,我喜歡江南風物若是讓我自己來設計宅院,隻怕也難及如此精巧合心意。”
話雖如此,虞韶的眉頭卻不由得輕輕蹙起:“不過,縱然我再喜歡南方的景緻,這般布置,實在太過靡費了。隻此一次便罷了,今後再不能這樣耗費人力物力。”
“是娘娘仁德心善。”錢明真心贊道,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繼續引着虞韶往裡走。
說這又引着虞韶望裡走,穿過庭院,主殿映入眼簾。
主殿門扉敞開,門外檐下懸挂着數盞雕花宮燈,那燈罩以素白的綢布制成,紋路間勾勒出淡雅的蘭花圖案。宮燈下,又懸着數隻以藤蔓花卉為樣式雕飾而成的金鈴,微風拂過,金鈴輕輕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殿檐之下的彩繪并不豔麗張揚,而是以雅緻的青綠與淡墨為主,畫的是江南青山綠水,白鶴孤舟。
步入殿内,虞韶目光下移,便見腳下鋪設的水磨方磚并非單一的青灰色,而是間或鑲嵌着乳白色的玉料,整齊有序地排列。虞韶微微一頓,擡起繡鞋,試探性地輕輕踩上去,頓時感覺到一股融融暖意自腳底傳來,似有暖玉貼膚,驅散了冬日的寒冷。虞韶心中微微一動,不由多看了幾眼腳下的玉磚。
錢明見娘娘留意到這細節,立刻上前一步:“娘娘好眼力!這玉料乃是上好的暖玉,與紫宸殿中的那一套玉石出自同一處礦脈。内務府将這批暖玉鋪設于猗蘭宮的主殿之中,地磚下又添置了暖爐暗槽,冬日時既能借玉料傳熱,春日融雪時也能迅速散去濕氣,不但暖和,還能防潮。”
“殿外的庫房裡還特意留着一套寒玉,與這暖玉相得益彰。等到夏日炎炎時,便可将地磚換成那寒玉,冬夏交替使用,既能冬暖夏涼,又不損玉料的特性。皇上說,娘娘體寒,冬日腳底更要暖些;夏日怕娘娘身子熱燥,換寒玉鋪地,這樣行走時也不容易受暑氣侵擾。”
虞韶點點頭,“我知道,之前在紫宸殿的時候,也是用的這樣的寒暖玉,那時候的冬天因為這暖玉,我恨不得能在皇上身邊多當差一會兒蹭蹭這熱氣呢!”
虞韶的目光看向四周,窗棂以江南園林中常見的漏窗樣式為靈感,雕刻着簡潔生動的竹葉、梅枝紋樣,陽光灑入殿中,光影交錯。
通過珠簾,寝殿正中央擺放着一張雕有蘭花暗紋的紫檀木榻,榻上鋪着繡着江南雲水圖案的軟墊,低矮的幾案上擺放着一隻白瓷青花的小爐,正袅袅升起幾縷檀香,氣味清幽怡人。兩側的屏風以輕紗為面,繪着疏影橫斜的墨梅圖,平添幾分朦胧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