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奉皇遺事,金牌芋頭糕,科幻靈異,奉皇遺事在線閱讀">

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奉皇遺事 > 第376章 我忘記的一個人[番外]

第376章 我忘記的一個人[番外]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李寒為救世而追逐太上忘情,他們卻說,李寒沒有心。

我讨厭神化他一如讨厭醜化他。說他是登遐得道,似乎兇手反倒行了善,成全了他,叫他功德圓滿重登仙界。可事實是,李寒死了,被宵小用極其殘忍的手段當街殺死。他死的時候,沒人肯為他哭一聲。

說他成了仙,能改變他被害的事實嗎?

這種自欺欺人的安慰有意義嗎?

在看到昭帝之後,我不知道了。

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那副模樣。奉皇五年,昭帝西征歸來。我們明明隻有數月未見,卻似闊别多年。他身形佝偻,神情癡滞,甚至稱得上老态龍鐘。我後知後覺地發現,李寒不隻是他的摯友、知己和股肱,同時也是他們少年時代最張揚的錾記。連這樣的記号都能被死亡活活刳去,這摧毀了他的一部分信念。但昭帝其人,打碎牙齒和血吞,他的難過不會訴,為此招緻了不少不該承受的怨恨。這毛病他至死都沒有改。

我記得李寒給太子做過一隻比目魚風筝,據說壞了許多個才得這一個。太子對此珍愛異常,它卻在宮傾之日零落成泥。我曾想去找尋過,但覺得自己性命尚存便是僥幸,也便丢開不提。直至幾年之後,我與昭帝的關系即将進入破冰時期。那一段我和他無話可說。說什麼呢?我們的故人凋零的凋零、離去的離去,我們在一塊,隻有晨定、昏定和檢驗功課後無盡的沉默。我是他肉裡的一根刺,也是他覆巢下的一個卵。

李寒在宮中有居所。早年政務繁忙,昭帝專門辟兩儀殿供他暫住,為此沒少傳出金屋藏嬌的風月轶事。在李寒死後,兩儀殿仍有人打掃,昭帝自己也常去坐坐。我從沒去過。那時候,我已經刻意遺忘李寒一段時日了。李寒是個騙子。我恨他恨得咬牙切齒。我問他,會回來嗎?他望着我的眼睛,信誓旦旦道,會回來的。因為李寒良好的信譽,我輕信了他這一次。哪怕他的死訊傳來,我仍抱存期望——那可是李渡白,李渡白算無遺策,怎麼會死。直到一個午後,他的頭顱被帶回來,裹在一隻染血包袱裡。

李寒這個大騙子,騙人就騙這一次。

我走進兩儀殿,突然想起許多事。

昭帝和明公總把他當小孩,但他的确一直像父親一樣看顧我。他總跟着昭帝蹭飯,但我若在旁,飲食關照連昭帝都插不上手。記得一次吃魚,明公和昭帝鬧脾氣,用膳也愛答不理。我很會察言觀色,隻默默攪粥吃。其實是想吃魚的,但那時候畢竟還小,自己處理不幹淨,也不敢說。李寒坐在我身旁,挾了魚在碗中,将刺剔幹淨,将碗推給我。我小聲道謝,仔細吃着。這一塊尚未吃完,他又剔了一塊給我,自己夾魚尾巴漱起來。也是那時候我突然發現,李寒手指很好看。我便丢開碗,掰着他手指玩。修長,有繭,骨節分明。這和昭帝明公俱不一樣。實話講,我不太喜歡昭帝的手,太糙,傷口又多,摸我臉頰時總磨得發痛。明公則好些,他雖也有繭,但平素好保養,手指都染着蘭麝幽香,我後來愛熏香泰半是受他浸染的緣故。但李寒與他們都不同。

那是一雙文人的手,一看就沒法彎弓搭箭,但他的繭子卻比誰都要厚。後來我多捉筆,在同樣的位置也磨起紅痕,總覺得是李寒又活到我身上,藏在這個小小的薄繭裡。這是我和李寒兩個人的秘密。

我從來沒進過兩儀殿,遠遠一看,便瞧見裡頭挂着一幅丹青,畫的正是李寒。朱衣素冠,面目如生。他永遠都是二十五歲的樣子。但我從沒有見過他穿紅衣。

本朝規制,狀元紅衣,三品紅衣,新郎紅衣。而李寒官居二品,科考落第,沒有成親。

他一身紅衣立在畫軸間。我突然窺探到,他還有我們都不知道的秘密。

竹簾微微一動。我在簾後瞧見了昭帝。

在李寒跟前,他顯得異常蒼老。他手裡拿着一隻風筝,被着意粘合過,裂痕縱橫,是一隻被重新拼好的比目魚殘屍。昭帝輕聲問我:你還記得他嗎?

我沒有說話。

他仍絮絮道:那年他沒了,你受了驚。送他出殡後,你再不肯提他。他替你抄過一套《孟子》,你後來也不看了。他這個人,看着挺沒心沒肺的,其實是個很細心的年輕人。你小時候吃魚,總愛吃他剔的。我們好給你夾碎,他總是剔出完完整整的一個。那時候你的冊封禮,本打算立即舉行,還是他說,柳絮太盛,怕你吸了,還是過一段時候。哦,這是他做給你的風筝,我還給你留着呢。

我瞧瞧李寒,瞧瞧昭帝,又瞧瞧那隻風筝。千言萬語如水珠般咕咕嘟嘟湧到嘴邊,但我張了張嘴,卻說不出一個字。那些水珠在我腦袋裡左碰右撞,終于從眼眶處找到口子,立即争先恐後地掉出來。

李寒有許多名字。

人們叫他文正公、大相、叛逆、豎子。

我叫他老師。

[番外]')" class="btn-addbs">『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