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兩國交好,天下太平,德昭公主遠嫁和親,此舉正如她的封号一般,德行可昭于天下。
前來送行的人除了皇族親眷及百官大臣,還有許多都城的百姓。唯獨羽皇對外宣稱悲痛不舍,以至于發了心病,未曾出宮送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雲瑛端坐在車辇上掀起紗簾,望向送行的高台。
高台之上,雲璋與雲瓊正穿着華服帶着的微笑,目送自己的妹妹離去。雲瓊身邊有一個朱紅金帶的男子迎風而立,翩翩如玉,是剛剛成親不久的宋修遠。
隔得太遠了,雲瑛看不清宋修遠臉上的表情,隻感受到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的離去而離去。
雲瑛卻垂手放了紗簾,将那道目光阻隔在身後。
這樣也好。
自羽國都城出發,到梁國大約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和親的隊伍走得慢,仲秋時節出行,到了初冬才到了梁國境内。
行至涼州之時,眼見就要出國界了,卻因天氣嚴寒又水土不服,和親隊伍中突然有許多人開始生病。和親随行的醫官隻配了一名,偏偏他自己也得了風寒,于是幾天之内連續死了數名随行的宮人。
奇怪的是,德昭公主養于深宮,本該嬌弱,可這一路下來,唯獨她一直沒有受什麼疾病困擾。
雲瑛一路上并不多話,常常隻是靜坐在車辇中,待到每日傍晚隊伍停下歇息時,才會下車行走散步,眺望四周的景色。
這次她見衆人染病,連貼身服侍的婢女都倒下了,才命人燒了一大鍋水,待放到溫熱後,向其中撒了一些黃色的沙礫,叫衆人分喝了。
也不知她這水中放的是什麼東西,總之一碗溫水下肚,各種不适皆消散了,因此一事,随行之人倒對她多了幾分敬畏愛戴之心。
尤其是近身服侍她的婢女,本來并不将她放在心上,至此之後才不敢輕慢。這些婢女們是遠離家國陪嫁過去的,無論在羽國皇宮聽命于誰,到了此時也隻有依附于德昭公主了。德昭公主如此美貌,嫁到梁國必然受寵,她們或許還能有機會得幸于梁國皇族。
隻可惜,這些人統統想錯了,就連羽皇也想錯了。
德昭公主是貌美不假,但對于梁國來說,相比于一個絕世美人而言,江山才是更加重要的。梁國之所以答應和親,願意化幹戈為玉帛,并非是真的傾倒于德昭公主的美貌,而是梁國連番進攻過後,兵力疲乏,梁國君主眼見掠奪得差不多了,開始盤算着休養生息一段時日,也就不願再多費力氣出戰了。
不想羽皇昏懦,被梁國打怕了,在此時慌忙提了和親的請求。此舉正中梁國皇帝的下懷,假意考慮一陣,便答應了下來。
梁國君主曾經也是好戰之人,隻是如今年邁,白發叢生的同時也褪去了許多雄心壯志。
梁國君主已老,又不似羽皇那般耽于聲色享受,和親之事自然是落到皇子身上。四皇子憲王元宸最得帝心,較父輩更為英勇剛烈,又還未娶正妃,梁帝本來意欲将羽國送來的美貌公主嫁與他,可不僅憲王的母親不願意,憲王自己也不願意。
憲王本就不贊成和親止戰,又對羽國人的軟弱作風嗤之以鼻,他更希望一舉攻破羽國,成就一統大業。憲王的母家則是認為娶一個别國公主為妻,對皇子的前途沒有什麼幫助,還不如與本國重臣結姻更有裨益。
如此一來二去,羽國迫不及待奉上的德昭公主已抵達梁國數日,與誰和親竟還未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