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永樂城卻始終熱鬧着,坊間的流言蜚語不斷,說書人口裡的故事千萬,王侯将相始終是人們樂此不疲談論的對象。廢立過後,曾經對賢王津津樂道的人們又把興趣轉至了楚王,隻要和楚王沾上邊的,都為人們津津樂道。
很快便到了除夕,皇宮裡張燈結彩、披紅挂綠,将皇宮裝飾得花團錦簇,到了夜裡更是金碧輝映、繁華璀璨。
新年伊始,太子受封在即,皇帝的心情大悅,拉着衆人說了不少話,言語間皆是對新太子的褒義之詞,聽得皇後喜逐顔開,宴席上喝了好幾杯酒。帝後如此,底下的人自然要附和。皇子們不約而同地來給楚王敬酒,祝賀他即将入主東宮,楚王笑臉相迎、談笑自若,應對自如。
宴席上,衆人的目光都在楚王身上,席間皇太後早早地便離開了,說是身體不适。
正月初一,君弈入宮探望,皇太後面色無礙,雖始終笑着,談話間時有停滞,太後的病不在身而在心。
“這梅花煞是好看,一盆暗香疏影、經霜傲雪,一盆豔而不妖、昂首怒放。”太後一面欣賞着君弈送的梅花、一面說道,“你是哪裡尋來的這樣兩盆梅花?”
“單憑孫兒一人怎麼能尋到這兩株各放其彩的梅花?”君弈道,“那株的是孫兒挑選的,孫兒覺着梅花不同于群芳,一枝獨秀方能顯出梅花的铮铮傲骨。可想着畢竟是過年,怕太冷清,于是便讓府裡的秦老選了些花蕊較多的,孫兒從中挑了一樽,看着熱鬧些。”
太後贊賞地點了點頭,凝視着這兩盆梅花盆栽,甚是喜愛,到了那株梅花跟前,忍不住感歎:“這梅花和别的花終歸不同,最好的時候便是單枝獨株,在花叢中倒顯得俗氣了。”
又說了會話,眼見又要下雪,太後也不再多留,因收了梅花,便托人送了君弈幾盒梅花糕點。臨走前,太後身邊的姑姑和君弈說道:“太後許久沒有這樣高興了,殿下若是得空多進宮來瞧瞧,太後雖不說,可殿下每回來,她都是歡喜的。”
君弈望向太後,太後獨自坐着,身着華服,卻是孤單異常,他道:“得空我會進宮瞧瞧的。”
姑姑喜道:“謝殿下。”
君弈離開宮後,便去向皇帝請安,再一次吃了閉門羹,說是皇帝與皇後、楚王正在梅園賞梅,不得空見他,君弈留下禮物後便出了宮。
回到府裡,剛坐下,秦老和李朔風一前一後地走了進來,秦老道:“殿下,你要的東西。”說完,便将手中案卷遞過去。
君弈翻了翻手裡的案卷,不禁感歎:“這永樂城裡,還是老字号的酒樓更吃香。”
“在這寸土寸金的永樂城裡,人才濟濟,最不缺的便是庖廚,做出的食物一樣比一樣美味,能在這裡面堅持下來,單憑廚藝那肯定是不夠的,既要獨當一面的廚藝,也要的智慧,更要懂得與人相處之道,缺了一樣都不行。”李朔風補充道,“這些老字号屹立不倒,除了他們本身本事夠硬,背後定有靠山。”
君弈看得出來,此前他随冷徹、趙缥缈去過,店小二的眼神灼灼,能夠根據客人行為舉止斷定其身份,依次待客,連接客的店小二都機靈如此,更何況這酒樓裡的老闆?
李朔風問:“殿下,您這是要置購酒樓嗎?”
“沒有。”君弈全神貫注于秦老整理的案卷,“我隻是想知道這些酒樓的後面究竟是怎樣盤根節錯的關系。”
李朔風很是贊同:“酒樓這樣的地方人多口雜、又隔牆有耳,多做準備還是好的。”
秦老搜集來的情報詳細無露,就連各家酒樓擅長的菜肴都寫在上面了,瞧着上面的糕點,君弈才想起來從宮裡帶回來糕點,遂對秦老道:“對了,太後賞了我幾盒桃花餅,你拿去分一分。”不忘對李朔風道:“你記得拿些給望月。”
李朔風道:“謝殿下。”
君弈點了點頭,想了一瞬,對秦老說:“對了,拿些去冷府和趙府吧,當是我送的新年禮。”轉念一想,又問,“冷徹也該時候回來了吧?”
秦延年答道:“冷将軍年後便回來。”
君弈微微颔首,繼續看手裡的案卷,看到有意思的,情不自禁地便念了出來:“醉音樓?”
“殿下眼光真好,這可是近年來的新秀啊。”李朔風笑道,“按理說這新酒樓的菜肴再美味可口,也不能與老字号相提并論。這醉音樓卻在這老字号遍地的永樂城裡打出一方天地來,醉音樓的老闆娘混過江湖的,見過大場面,做起生意來更是遊魚得水。”
君弈目光依舊在那宗案卷上,若有所思,沉吟片刻,方道:“既然是這樣,定要去瞧瞧。”
正月初五,君曜受封太子。
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立國之本,冊立太子的儀式也是重中之重,冊立太子前皇帝指派丞相段疑住持祭祀,以此祭告天地、社稷、宗廟,至此君曜便是敬天應命的合法儲君。
在冊立當日,在明華殿行冊封大禮,皇帝、太子、皇子及文武百官按照序列站好,太子君曜頭戴遠遊帽,身着绛紗袍,甯帝身着冕服,宰相段疑宣讀诏書、授以太子受玺印與绶帶,太子謝恩,雙手接過玺绶,再向甯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甯帝道:“從今日起,你便是甯國的儲君,衆皇子之首,你要為朕分擔國事,為天下人之表率,以天下事為己任,不枉今日朕授以你的太子之位。”
君曜稽首:“兒臣定不負父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