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大軍開拔之際,蘇時見也沒見到祖父的身影,想來祖父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此時,城樓上的一角,沈奚午從一開始便注視着隊伍前方的少年,他不願他去,但就像蘇時見自己說的,沒有誰能比蘇家,更了解安邶,更能最降低這場仗帶來的損失。
可如果沈奚午知道後來所發生的事,他肯定會痛恨此刻有這種想法的自己,他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跟着蘇時見前去,用自己牢牢護住他。
三個月後,朝堂上,從邊關傳來的捷報響徹了整個宮殿,安邶來勢洶洶,我軍到達邊關不到兩月,便已經曆了兩場大戰,七次夜襲,可捷報卻是一封又一封的送回來。
“蘇将軍真不愧是皇上親封的宣和将軍,少年英勇啊”
“是啊”
“是啊”
“安邶蠻族多兇狠啊,蘇将軍卻是一場敗仗都沒吃。”
接連的捷報,讓文武百官對蘇時見都贊不絕口,紛紛上奏希望太子殿下予以嘉獎。
不過封賞朝臣從來都是帝王幹的事,太子可不會逾矩,現下皇帝病重,這些話肯定是不達天聽了,所以誰又不想做這個好人呢。
而此時,還真有人不想分這一杯羹。
“臣戶部尚書魏平清,有事啟奏太子殿下”。
太子:“魏尚書請說”
“啟禀殿下,眼下時局不安,各州縣的百姓每日提心吊膽,其餘國家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盯着,金陵與安邶的這場戰役,現下大肆封賞或許可以鼓舞士氣,但卻解決不了其他問題。”
太子焦急的問道:“那魏尚書這應該如何是好。”
“啟禀殿下,不如由殿下下達太子教令,将蘇将軍邊關數次大捷的消息,在金陵朝下每座城池公布,特别是邊關一帶。”
“一來自然是鼓舞士氣,等到大獲全勝之時,再商議封賞也不遲;”
“二來是讓百姓知道,金陵朝不會任人宰割,有實力護住每一個百姓;”
“三來讓其他觊觎我朝疆土的人好好看看,金陵朝的實力。”
此方法确為上策,眼下時局,民心所向,軍心如鐵才是重中之重,隻不過這樣一番宣揚,是徹底将蘇時見推上了風口浪尖,成為安邶及其他各國,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人。
魏平清的話正中張堇下懷,自然沒有不推波助瀾的道理,便第一個同意,看着張堇點頭,那些攀附張家的朝臣都紛紛開口表示支持。
此時,也看出來這件事對蘇時見不利的沈奚午,剛想反駁就被身後的刑部尚書俞封攔了下來。
俞封勸道:“王爺,蘇将軍的武功您是知道的,現下雖然看着處境危險,但卻也是最安全的,軍營裡不僅有您的,還有蘇将軍自己的兵,那些賊人是進不去的。”
見沈奚午依舊不死心,俞封隻得繼續勸道:“王爺,往後的事尚可籌謀,可眼前這的确是最好的辦法了。”
沈奚午知道蘇時見的武功是極好的,可若是将他推上風口浪尖,後面等待的是數不清的危險。
不知為何,看着時不時送回來的捷報,他總是有些心慌,好像有什麼大事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