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鸾新元年(十年前)
正當乾坤颠倒,神州飽受烽煙之苦,彼時,王朝權勢日薄西山,諸侯割據,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天下動蕩,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皆為皇城至尊之位而來。
是時,一代英傑雄踞一方,非同小可。
此人乃皇權庇護下的世代藩王,觊觎九五之尊,見帝業衰頹,朝綱不振,遂暗處布棋,廣納賢能,密結黨羽,伺機而動。
一日,風雲突變,藩王領兵破城而入,其麾下精銳盡出,如猛虎出柙,一掃王朝舊制,改朝換代,一統江山,血雨腥風之後,前朝覆滅,舊制土崩瓦解。
在萬衆矚目之下,藩王登基稱帝,号令天下,立國号為“鸾新”,都城京邑。
其治下,倡行仁政,勵精圖治,力求讓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升平,唯有民富國強,方能長治久安。
至此,鸾新帝國崛起于亂世,如一輪紅日,照耀九州,開啟了新的紀元。
晴空萬裡,萬裡無雲。
陽光如綢緞般鋪灑在皇宮的每一個角落,玉光殿前的廣場上,一場盛大的儀式正在進行。
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朝服華麗,他們的臉上,既有對即将發生之事的期待,也有對未來不可知的微妙緊張。
号角聲嘹亮,鼓點激昂,每一響都敲擊在衆人心頭,聲聲入耳,莊嚴而略帶悲壯。
一個年僅十九歲的少年,在衆人的注視下走入大殿。
他的服飾紛繁複雜,每一處細節都彰顯着皇家的尊貴與威嚴,但在這金碧輝煌之下,少年的眼神裡卻藏着一份不屬于他這個年紀的沉穩。
望着眼前的一切,少年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無上的榮耀,還有伴随而來的孤獨。
少年走上高台最頂端,眼中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疲憊,此刻,身為鸾新帝國的儲君,他的肩上将擔負起家國重任。
以國為重,以民為天,少年隻為此而活。
聖旨宣讀完畢,隻聽一聲高喊,“禮成!”
文武百官恭敬地跪伏于地,齊呼,“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北辰瑾轉身面向群臣,眼神如炬,長袍垂下,氣場強大,盡顯王者風範。
典禮結束,剛回到東宮,北辰瑾還沒來得及坐一坐,皇上就傳來了密信。
宋城将密信遞給北辰瑾,北辰瑾打開一看,眉心一蹙。
“太子殿下,發生了何事?”宋城看出了主子的憂神。
北辰瑾未說一言,直接把密信給了宋城,宋城看完,一時明白了主子的擔憂,是件棘手的事。
鸾新帝國大将軍裘琥忠君為主,帶領裘家衆将領浴血奮戰,卻因中了前朝反賊的奸計,斷了糧草,在極端條件下,裘将軍依舊堅守城池,從未退縮。
裘家滿門忠烈最終命喪疆場,消息傳入皇城,震驚朝堂,前朝賊子的手段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令人憤慨。
裘将軍不屈的信仰和忠貞的大義極大的鼓舞了士氣,前朝反賊得以被鎮壓,流放蠻荒之地。
在開戰之前,裘将軍的幼子被俘,前朝反賊想以此威脅裘将軍就範,但裘将軍選擇了大義滅親,毅然擊殺反賊,為國而戰。
所有人都以為裘将軍的幼子已經被前朝反賊殺了,卻沒想到那個孩子還活着,皇上傳給太子的密信上下達了皇命,要求太子即刻啟程前往黑市去營救流落在外的裘家幼子。
不難看出皇上的目的,太子剛剛冊封,若是真能救回裘家幼子,既體現了太子的仁德之心,也表達了太子對忠臣的認可和回饋,太子還能借此鞏固地位。
不管從何種角度看,此行,太子都必須親自前往。
“太子殿下,您是有什麼顧慮嗎?”
“密信上隻說有裘家幼子尚且存活的消息,本太子在擔心裘将軍的幼子是否真的還活着?若是死了,反而會惹的群臣認為本太子沒有盡力相救。”
的确如此,被奸險的前朝反賊抓走,裘家幼子還活着的概率很小,即便還沒死,怕是也會被折磨得面目全非,能不能活着回到皇城尚待考量。
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宋城難以替主子做決定。
“那太子殿下還要去嗎?若是您不去,皇上也會派其他人去,您不必非得蹚這趟渾水。”
思索良久,北辰瑾似下定了決心一般,“父皇令下,擺在本太子面前的隻有一個選擇。備好馬匹,挑選一批精兵,随本太子一起去救回裘家幼子。”
“遵命。”宋城趕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