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之夜,正式開始。
演播大廳被精心布置成一個沉浸式的“心靈共振場域”。巨大的環形屏幕上,流動着由實時腦電波數據轉化而成的、變幻莫測的星河光帶。
觀衆席并非傳統的排排坐,而是錯落有緻地分布着包裹性極強的感應座椅,椅背上的LED燈帶會根據佩戴者的基礎心率,散發出柔和的、個性化的光暈。
空氣中彌漫着林硯之團隊特調的、能輕微刺激α波分泌的柑橘木質香氛,營造出既開放又私密的氛圍。
後台VIP休息室内,許星野看着鏡子裡的自己——銀灰色暗紋西裝,剪裁完美貼合他修長的身形,内搭簡約的黑色絲質襯衫,解開了兩顆紐扣,恰到好處地露出鎖骨的線條。那條刻着“LYZ”縮寫的銀鍊安靜地躺在衣領之下。
造型師剛為他打理完頭發。他的黑發造型更添幾分成熟質感。他深吸一口氣,指尖無意識地摩挲着袖口。
門被推開,林硯之走了進來。
她今天一反往常冷靜疏離的職場精英風。
一襲午夜藍絲絨長裙,簡潔流暢的剪裁勾勒出她清冷而優美的身形,肩部不對稱的設計露出一側精緻的鎖骨。長發松松挽起,幾縷碎發垂落,茉莉花造型的鉑金耳釘在燈光下流轉着溫潤而堅定的光澤。
她的妝容極淡,隻突出了那雙銳利又深邃的眼眸,唇色是低調的豆沙紅。沒有多餘的配飾,唯有腕間一條纖細的鉑金手鍊。整個人散發着一種内斂卻極具力量感的光芒,像深海中被月光點亮的藍寶石。
許星野的呼吸微微一滞。
這樣的林硯之美得讓他……心跳失序,喉嚨發緊。
那并非尋常的視覺驚豔,而是一種直抵靈魂的沖擊。她褪去了平日的冷靜與疏離,展現出一種他從未見過的、融合了強大内核與驚心動魄柔韌的形态。
那抹午夜藍仿佛将她與周遭的喧嚣隔開,自成一片深邃宇宙。他看到她鎖骨露出的那一瞬,指尖無意識地蜷縮了一下,仿佛還能感受到與她肌膚相親時皮膚下傳遞出的微涼與随之而來的驚人熱度。那對茉莉花耳釘,小巧卻堅定,像她本人一樣,在看似柔和的姿态下蘊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他尤其無法移開目光的是她的眼睛——那裡面不再是面對母親壓力時的冰冷火焰,也不是工作時的純粹理性,而是一種沉靜的、蓄勢待發的專注與掌控力,仿佛她不是即将踏入一場可能充滿審視的直播,而是即将開啟一場由她主導的、精密而宏大的交響。
此刻的她,像是将所有的特質——堅韌、智慧、清冷、一絲難以言喻的脆弱以及此刻破釜沉舟般的勇氣——完美地熔鑄一體,淬煉出這樣一種攝人心魄的存在。
這光芒不刺眼,卻足以讓周遭一切黯然失色,讓許星野感覺自己像一個在深海邊緣屏息的旅人,目睹了造物主最精妙也最危險的傑作,美得讓他……想沉溺,卻又心生敬畏;美得讓他胸腔裡鼓脹着難以言喻的驕傲與一絲隐秘的占有欲,更美得讓他再次無比清晰地确認——她不是任何人的“作品”,她是她自己浩瀚宇宙裡,那顆獨一無二、正在破繭而出的星辰。
他喉結滾動,無聲地動了動唇,最終隻是将那洶湧的情緒壓回眼底,化作更加深沉專注的凝視。
林硯之走到他面前,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帶着一絲觀察和……滿意?
“在看什麼?”
“看你,你好美!”許星野的聲音裡透着渴望與崇拜。
林硯之笑了笑,“準備好了?”她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清冽,卻多了幾分堅定。
許星野喉結滾動了一下,點點頭,向她伸出手臂。林硯之将自己的手,輕輕搭在了他的臂彎裡。
肌膚相觸的瞬間,許星野感覺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的指尖微涼,搭在他西裝面料上,那份重量和溫度卻清晰地傳遞過來。
“走吧。”林硯之的聲音平靜無波,仿佛兩人隻是一起去散步。
林硯之挽着許星野,目不斜視,步伐沉穩地穿過人群。
她的脊背挺直,下颌微揚,那份從容與笃定,仿佛周遭的驚濤駭浪不過是拂面清風。許星野則微微側身,将她護在内側,銀灰色西裝在通道燈光下泛着冷光,他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無的笑意,眼神專注地看着前方,但那份守護的姿态和臂彎裡不容置疑的存在,宣告着一切。
通往演播廳主舞台的通道,被設計成了一個小型的紅毯區,兩側擠滿了翹首以盼的媒體和部分幸運觀衆。當聚光燈驟然打亮,通道盡頭那對璧人出現在衆人視野中時,全場瞬間爆發了巨大的聲浪!
“天啊!許星野和林博士好配!”
“什麼‘門當戶對’!他倆在一起就是絕配”
“看到他倆,我又相信愛情了!啊啊啊啊!”
閃光燈如同密集的暴雨,瘋狂地砸向兩人。快門聲、尖叫聲、議論聲交織成一片沸騰的海洋。無數鏡頭貪婪地捕捉着林硯之挽着許星野臂彎的畫面,捕捉着許星野微微側身護住她的細節,捕捉着林硯之那沉靜如深海卻帶着不容置疑力量的眼神,捕捉着許星野眼中無法掩飾的溫柔與洶湧而出的愛意。
林硯之的步伐沒有絲毫淩亂。她甚至沒有刻意去看那些閃爍的鏡頭,隻是微微颔首,保持着那份屬于林博士的、清冷而專業的儀态。
然而,她緊挽着許星野手臂的動作,她與許星野之間那份無需言語的默契與氣場,都在無聲地、高調地宣告着一個事實:
許星野是她林硯之選擇站在身邊的人。無論外界如何猜測、議論、施壓,她的選擇就在這裡,清晰、堅定、不容置疑。
許星野感受到臂彎裡那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決心,心中湧動着難以言喻的熱流。他配合着她的步伐,在震耳欲聾的聲浪中,微微低頭,在她耳邊極快地說了一句隻有她能聽到的話:“硯硯,我愛你!” 聲音低沉而缱绻。
林硯之的嘴角,在無人注意的角度,極其輕微地向上彎了一下,快得如同錯覺。她沒有回應,隻是搭在他臂彎的手指,似乎更緊了一分。
當林硯之和許星野在觀衆席預留的、視野最佳的“觀察席”落座時,整個演播廳的目光焦點幾乎全部集中在了他們身上。直播鏡頭更是毫不吝啬地頻頻掃過。
主持人顯然也收到了這枚“重磅炸彈”,開場介紹林硯之時,語氣都帶着難以抑制的激動:“……讓我們再次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今晚的‘心靈共振’引導者,同時也是我們特别觀察嘉賓——林硯之博士!以及,陪伴林博士一同前來的,許星野先生!”
掌聲和尖叫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林硯之對着鏡頭和觀衆席微微颔首緻意,表情平靜專業。許星野則帶着他标志性的、略帶慵懶的微笑點頭回應。
但當鏡頭移開,林硯之低聲與身邊工作人員确認流程細節時,許星野的目光總會不由自主地落在她身上,那份專注和溫柔,在無數高清鏡頭下無所遁形。
節目按照林硯之精心設計的流程進行。
開場α波引導的集體冥想環節,效果驚人。當林硯之清冽平靜的聲音透過環繞音響流淌出來,配合着屏幕上同步生成的、由觀衆實時腦電波彙聚而成的、甯靜深邃的藍色星河,整個演播廳陷入一種奇妙的、高度同步的甯靜之中。連直播彈幕都短暫地安靜了下來。
在進入觀衆連線環節前,主持人按捺不住好奇,将話題抛向了觀察席:“林博士,看到如此成功的開場,您此刻的感受如何?另外,我們注意到許先生今天作為您的特别‘觀察員’莅臨現場,他有沒有給您一些特别的靈感或者支持呢?” 問題帶着明顯的試探和吃瓜意味。
鏡頭立刻對準兩人。
林硯之拿起面前的話筒,神色自若,仿佛主持人問的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專業問題:“開場效果達到了我們預期的α波同步阈值,為後續的情緒共振奠定了良好基礎。”
她頓了頓,目光平靜地掃過主持人,然後極其自然地轉向身邊的許星野,聲音清晰而平穩地補充道:“至于靈感和支持……許先生作為一位優秀的音樂人,他對情緒表達和氛圍營造有着獨特的感知力。我們之前關于‘破繭’主題的探讨,以及他個人對‘心靈共振’的理解,都對我完善這個項目提供了寶貴的視角。能邀請他作為觀察嘉賓,共同見證這個項目的啟動,我很榮幸。”
她的話語滴水不漏,既肯定了許星野的專業價值,強調了合作基礎,又巧妙地定位了他在此處的角色,避開了任何直接的私人關系确認。
然而,她看向他時那份自然的熟稔,那句“我很榮幸”中蘊含的、遠超普通合作夥伴的鄭重,以及她毫不避諱地在公開場合提及他們之前的“探讨”,都再次強化了兩人非同尋常的聯系。
許星野适時地接過話頭,對着鏡頭微笑,語氣真誠而帶着他特有的慵懶磁性:“林博士才是這個奇妙夜晚的‘總工程師’。我隻是一個被邀請來感受這場‘心靈共振’的幸運觀衆。能親眼看到她的理念轉化為如此震撼的現實,非常榮幸。”他巧妙地将自己置于“幸運觀衆”和“理念見證者”的位置,既回應了林硯之的定位,又毫不掩飾自己的欣賞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