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趙有個毛病,那就是遲到。
這個毛病從小學開始,就一直伴随着他左右。為此,他的家長沒少被班主任老師叫到學校。但是家校合作教育的結果,似乎對小趙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後來他父母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招兒。
那就是每隔一年,就給小趙換一個學校。
這樣的更替,直到小趙高中時才逐漸穩定。因為小趙高二去讀了文科,起初班主任老師還是叫他家長來學校苦口婆心地交流,想借家校合作教育的改掉孩子這足以毀掉自己一生的毛病。但教育的效果,總是不明顯。
後來班主任老師與家長反饋多了,家長就開始說出了自己内心深藏多年的想法。小趙的家長說,“請老師不要處處針對我家小趙,我認為學校老師的重心,不是揪着孩子遲到這點小事不放,而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孩子的文化成績上。”
其實,小趙讀高中走的是特長生這條路,自進入文科班,成績就穩步在年級倒數二十名以内。他的成績,在多數老師委婉的表達中,隻能濃縮為“進步空間巨大”這樣一句話。
自從小趙的家長與班主任老師鬧不愉快的次數越來越多,小趙的家長終于緩了一口氣。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他們認為班主任老師要比學校的領導要難應付很多。
學校也找過小趙的家長談過幾次話,畢竟一個月遲到三十次這影響是比較壞的,但談話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家長借助輿論施加外部壓力,學校領導認為學校總是叫家長,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校最終認同了家長的觀念,一緻認為教育應該用愛去感化小趙,這樣他就能改掉自己身上愛遲到的毛病。從此,小趙開啟了自己在文科班的“流浪求學之旅”。短短半年,小趙就換了三個班級,但遲到的毛病嘛,還是沒有改過來。
轉眼高三畢業,小趙被一所地方專科院校錄取。大學畢業後,他抛棄本業,由于沒有足夠的文憑,隻能進私人公司打工。
短短三年下來,他跳槽了十家公司,徹底忘記了自己的專業。雖然表面上看他是跳槽,但實則是因為總是遲到而被開除。之後的五年時間中,他幹過工地,跑過快遞,也做個飲食行業等許多行業,但是都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