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四十分,董村新支書選舉在即,各生産組代表悉數到位,卻是遲遲不見村委成員以及原支書“王保長”。
“王保長”今年剛五十八歲,卻已是白發蒼蒼。關于他“保長”綽号的來源,在村裡流傳着兩個說法。第一個版本是這樣的:因為他在村支書這個位置上,已經幹了十八年;這十八年中,他經曆了堯村并河村,河村與鄰村合并組建了如今的董村;正是因為這十八年來,他一直擔任村支書,所以村民被稱為“王保長”。第二個版本則是:因為這十八年來,他對鄉鄰則是像電視劇裡的那個“王保長”一樣刻薄,不留情面。
對于“王保長”的履曆,董村的村民更是再清楚不過。
他剛開始上任的那些年,鼓勵并帶領鄉鄰們種植烤煙,但是效果卻不是怎麼明顯。後來,他又帶領鄉鄰們種植迷疊香,但是沒有兩年村裡的青壯年則是紛紛外出打工去了,這樣一來,大面積的迷疊香被廢置在地裡無人看管,虧損很大。在村支書的位置上坐了十年之後,他與村幹部們引進蔬菜來種植,但是種植不過兩年,村民們又放棄了。五年前,“王保長”不再帶領村民們進行任何種植了,而是在鎮裡和縣裡來回跑,一年都很少見到他的人影。
三年前,董村實現了每個村寨都通了水泥路,危房改造的任務也基本完成。随後,村裡在“王保長”等村委的帶領下引進了藍靛種植。在鄰村的土地上,穿鎮南北而過的國道旁,董村村委以董村的名義還貸款了兩百萬元修建了一個藍靛藥業加工廠。
卻也正是這一個投資超過兩百萬元的工廠,使得這次新支書選舉令各生産組的代表頭疼不已。據說好幾位被推舉出來的支書候選人,都曾私底下請客吃了飯,目的就是讓各生産組的代表不要把票投給自己,而是投給“王保長”。他們的理由都驚人的是一緻:那麼大的工廠,隻有“王保長”有能力維持,别人也沒有理由給他擔這個風險。
其實,最主要的是大家都知道,這個藍靛加工廠是“王保長”以自己的名義向銀行貸款修建的。
還有十分鐘,選舉便要開始了。可是卻依舊遲遲不見“王保長”到來,盡管參與選舉的人員和村委的大部分人員已經全部到齊,各項工作也已經準備就緒。頓時,會場中關于“王保長”的議論則是又開始熱烈起來。隻是議論的則是參與投票的各生産組的代表,都是“王保長”的陳年舊事,而那幾位候選支書則坐在一旁不苟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