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牡丹花開了。
那個十二歲的小少年從花叢中漸走漸近,站到他身邊時,大方且從容地喚了一聲:“皇爺爺!”
每每回憶至此,康熙都覺得身上一片溫暖。
諸子争奪帝位,這其中染了多少鮮血,葬了多少性命,他不敢去想,可弘曆的出現,像是一束光照進了他的生命,治愈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年。
這脆生生的一句話,讓他當機做出決定,把弘曆帶回了自己的住處——暢春園,他要親自撫養。
此時的弘曆端坐在案前,正在認認真真地臨字,睫毛在眼底投下一片陰影。
紙上臨得是顔真卿的《多寶塔碑》,雖然筆畫之間還略帶稚态,但在同齡的孩子裡已是相當不錯的存在。
康熙坐在對面,滿臉慈愛的望着他。
從初見時他就覺得這孩子有靈性,明眸皓齒,生得俊俏,偏偏又能文善武,待人也是謙恭有禮,讓他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他幾乎時時都要把弘曆帶在身邊,理政時要他守在一邊,讀書時将他攬在懷裡,甚至去避暑山莊也攜他同去。
他從不忌憚帶弘曆跟大臣商讨國事,因為他覺得這些不過就是早晚的事情——弘曆會成長為日後大清的帝王,這似乎已是命中注定。
有這樣想法的不僅僅是康熙一人,這份獨有的寵愛,滿朝大臣都看在眼裡。
那日,宮裡來了位戲子。
他白膚淡唇,身上穿了件寬袖緊身的黑色直裾,外面罩着白色的長袍。
如果你湊近仔細去看,或許能看出白衣下掩藏的那顆赤紅色的龍首,龍尾盤踞在袖口,令人不寒而栗。
戲子并不多言,隻是獻上一隻極為精巧的抱月瓶。
那是明永樂年間的青花一束蓮紋抱月瓶,瓶心繪着一束緞帶紮束的蓮花、蓮蓬、茨菰和浮萍,故而也稱“一把蓮”。瓶子内外壁上繪着纏枝四季花卉紋,内口波浪紋,外口卷草紋。青花色澤濃豔,白釉也泛着淡淡的青色,兩相交錯之間,一種獨特的美應運而生。
康熙接過這隻抱月瓶反複端詳,不住地點頭贊歎。
青色寓意“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