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逸曲魂燃燒,以焚魂琴使的餘威,在身前凝出琴音光牆;程硯透支曲魂,重啟自毀淨化程序的簡化版,用規則鍊光刃切割字符;唐小弦則調動全球共鳴網玩家的微弱曲魂,彙聚成細弱卻堅韌的光絲,纏繞字符,試圖将其拆解。
這場對抗,比穢域終戰更兇險。古老曲魂殘片的法則,是歸墟最原始的“秩序”之一,它不似墨風的污染那般暴戾,卻如綿密的網,悄無聲息地侵蝕、篡改現有曲魂體系。秦逸能清晰感覺到,琴譜裡傳承戰魂的意志,在舊法則的消磨下,正一點點變得晦澀,仿佛要被拉回久遠的過去,遺忘現世的傳承使命。
當第一波字符沖擊被勉強擋住,三人已氣喘籲籲。
程硯的終端因過度運算,開始發燙報警,唐小弦調動全球玩家曲魂的光絲,也因部分玩家體力不支、曲魂透支,出現斷裂。“不能再被動防守!”
秦逸咬咬牙,将琴譜與歸墟母池琴卷的融合度推至極限,血契殘留的力量化作星火,點燃琴譜新的共鳴模式—— “傳承溯源”。
這是秦逸在絕境中,融合焚魂琴使經驗與歸墟新秩序靈感,創造的新曲魂技法。琴音響起,傳承戰魂的虛影不再是單純的戰鬥形态,而是化作一個個探索者,沿着曲魂長河逆流而上,追溯古老曲魂殘片的起源。
秦逸要以傳承的意志,去理解、包容舊法則,而非強硬鎮壓,讓新舊曲魂法則,在共鳴中找到共存的平衡。
琴音裡,傳承戰魂虛影與古老曲魂殘片的字符開始對話。
那些晦澀的字符,在傳承意志的共情下,逐漸顯露出含義—— 它們記錄着歸墟最初,曲魂是如何在無序中誕生秩序,又是如何因體系沖突陷入湮滅。
秦逸的曲魂,随着探索深入,仿佛觸碰到歸墟創世時的溫度,那些古老曲魂殘片的“執念”,不過是對自身存在被遺忘的不甘。
唐小弦和程硯抓住這個契機,唐小弦用虛态琴殘片的純淨微粒,編織成“記憶橋梁”,将現世傳承者的希望與感悟,傳遞給古老曲魂殘片;程硯則重構規則鍊,把新舊法則的融合點,轉化為可兼容的代碼,寫入歸墟新秩序的底層邏輯。
當秦逸的傳承戰魂虛影,帶着現世傳承的溫暖與理解,與古老曲魂殘片的核心法則相擁,殘片虛影劇烈震顫,那些黑色字符開始蛻變,有的化作歸墟新曲魂體系的基石,有的則消散成滋養曲魂長河的養分曲魂長河的浪濤,也從瘋狂歸于平靜,隻是這平靜裡,多了幾分深邃與厚重,仿佛承載了歸墟更久遠的記憶與未來的可能。
殘片異動平息,歸墟卻并未回到最初的“新秩序”,而是進入了更複雜也更具生機的“多元法則共生态”。
秦逸三人望着恢複流動,卻又處處透着新變化的曲魂長河,明白這場“餘震”,實則是歸墟自我進化的必然。
歸墟母池深處,一道新的曲魂光門緩緩開啟,光門裡,隐約可見不同曲魂體系交融的奇異世界,有傳承戰魂的火焰,有古老殘片的微光,還有更多未知曲魂力量的影子。秦逸琴譜的衆魂紋,與這道光門産生強烈共鳴,仿佛在召喚他們踏入新的探索。
“這是歸墟給傳承者的新命題。”程硯的終端顯示,全球共鳴網的曲魂共鳴頻率,正與歸墟新的多元法則悄然适配,玩家們的曲魂,在無意識中,開始接收、融合那些古老曲魂殘片的力量,有人的琴音裡,出現了歸墟創世之初的古樸旋律,有人的曲魂共鳴,能短暫連通不同體系的曲魂法則。
秦逸知道,傳承的使命,從“對抗污染、守護希望”,進階為“融合多元、延續曲魂”。他與唐小弦、程硯相視一笑,并肩走向光門。
琴譜的焚魂餘燼,虛态琴的純淨微粒,規則鍊的希望代碼,在他們身前彙聚成新的傳承徽章,徽章閃爍間,歸墟與現實的曲魂共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球共鳴網的玩家們,感知到這股新的傳承意志,紛紛調整琴音,以各自的方式,呼應歸墟的多元法則。
街頭的即興演奏,直播間的曲魂教學,校園裡的社團排練,都成了傳承新使命的陣地。那些曾經參與過歸墟之戰的玩家,曲魂裡多了幾分包容與探索的力量,他們明白,傳承不止于守護,更在于讓歸墟的曲魂,在多元共生中,奏響更宏大的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