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依靠着三皇子的身份,靠着三皇子施舍的三皇子妃位置過活的人。
她如今啊……也靠自己走上了頂峰。
————
後世,宇朝陵園中,有導遊在其中滔滔不絕。
“這裡是宇朝皇室的陵園。”
“宇朝太和帝相信大家都熟都不能再熟吧。”
圍在一起的遊客善意地笑了起來。
遊客之中,一個紮着兩條麻花辮的十三四歲女孩舉起了手,她熟練地背着曆史課本上的知識,“太和帝時期,史稱天業盛世。太和帝統治以來,解決之前宇朝一直以來冗官、冗費問題;改良新的軍事制度、政治制度;大力支持其左相開新政,為後世統一奠定了基礎……”
“說得真對。”導遊跟周圍的遊客笑着鼓掌。
“但是,還有一點,小朋友,曆史書沒有哦。”導遊笑着補充道,“太和帝,可謂曆朝曆代最節省的皇帝了。”
“為什麼呢?”導遊賣着關子。
“因為他不用開後宮!”有遊客笑着接道。
古代曆史,總能被現代的人從各個角度觀察到不同的事情。
前些日子,一篇高校畢業論文登上了熱搜。
這篇論文的題目是《論宇朝各個皇帝的花費及原因》
這篇論文中,總的描述了宇朝各個皇帝的消費,以及他們這麼消費的原因。最後,還升華了以小見大的主題,根據皇帝的揮霍程度,論述皇帝最後為什麼玩完了,國家為什麼差點被滅了等等。
整篇論文,風趣而不失内涵。而在其中,宇朝太和帝是最亮的崽。
因為在各個皇帝的揮霍排行榜中,這位極厲害的君主卻屈居最末,堪稱宇朝最節省的皇帝。
論文細細論述原因,原因之一是因為對方無欲無求,沒有什麼愛好。唯一稱得上愛好的,是讨好他的左相。
據統計,太和帝所有大額花費,都是與左相相關的。但這花費沒有從國庫出,一律走太和帝私庫。
原因之二,是太和帝不開後宮。
沒有開後宮,後宮就沒有大大小小的主子。
想想看,别的皇帝後宮一堆人,還得精細養着。周身大堆奴仆侍候着,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羅綢緞,用的是珍奇珠寶,一生氣動不動摔碎的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這樣的日子,一養就數十年。
而數十年的花費,太和帝統統省了。
單靠這一點,太和帝節省之名就當之無愧。
那時論文一出,無數網友笑着評論:“這是我見過的,吹太和帝跟他的左相之間的愛情,吹得最實在的一次。”
#我靠談戀愛省錢#
#我隻為你花錢,隻要你#
導遊想起了當初的熱搜評論,笑着點頭,“是,因為他與左相之事,太和帝是曆朝曆代唯一沒有後宮的皇帝。”
“沒有後宮,前朝官員沒有了與君主相聯系的紐帶。”
“按理說,這是動搖根基的事情。但偏偏,那時左相在前朝,他用他的能力壓住了所有的朝臣的反對。”
“後來,因着沒法送女子入宮,得到蔭庇。所以朝臣們倒是踏踏實實地做事了,隻依靠才幹和能力了……”
“在他的統治時期,宇朝的政治與經濟都達到了頂峰。”
導遊斷斷續續解說着,指引着遊客緩慢觀賞陵園的風光。
直到走到太和帝陵墓前,導遊才接着道,“這陵墓中,可不隻是太和帝一人。”
“生同衾,死同穴……這兩位在那個風氣并不開放的時代,卻堅行着對彼此的諾言……”
白頭偕老,相依相守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