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他們所料,宋安很快就聯系了他們,用的是短信:“周六中午,來家裡吃午飯。”
周六,帶着伴手禮,兩人再次來到宋宅。
還是上次那位管家,但這次是從一樓的正門進入。
與上次會客區的冰冷裝修風格截然不同,這裡滿滿的生活氣息,甚至可以聞出廚房裡正在炖着的是老鴨湯。
管家帶着他們向客廳區域走去,透過屏風,可以看見有人聚集在那裡,好像在讨論着什麼。
仔細一聽,用的是方言,隋宋銘聽不懂,但從語氣的激烈程度判斷,很可能是在吵架。
能聽出其中一個人是宋安,而另一個,隻知道是個女人。
待他們走近,争吵聲停止了。
隋宋銘站定,很快就鎖定了吵架的女人。
她保養得看不出年紀,衣着精緻氣場不凡,根據之前資料上的照片,隋宋銘判斷,她應該就是宋安的女兒,宋臣集團現任的一把手——宋瑤。
宋瑤見他們出現後便立即冷着臉離開了。
緊接着,站在她旁邊像是她丈夫模樣的男人,朝隋宋銘他們點了個頭,拿過沙發上的包,追着宋瑤也離開了。
此時,終于安靜了下來,客廳裡隻剩下宋安,和另外一位女孩。
宋安臉色有些差,看來是被氣得不輕。
他對那個女孩說了句,“夏兒,你來招呼一下”,就神色恹恹地朝着不遠處的房間走過去。
被稱為“夏兒”的女孩應聲答應,随後熱情地招呼兄弟倆坐下。
她先開口做了自我介紹:“我叫宋夏。剛剛那位是我媽媽,外公突然宣布這麼一個震驚的消息,她一時半會接受不了,你們能理解的吧?”
隋宋銘能理解,宋瑤讨厭他們兄弟倆确實是情有可原。
但眼前的這個宋夏怎麼回事?
看她穿着簡單的連衣裙,仿佛一副不谙世事的鄰家女孩模樣。但隋宋銘知道,她絕對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這麼單純天真,畢竟是宋家下一任的接班人。
擁有這樣身份的她,卻看起來絲毫不介意他們兩個外來者,跟他們聊得火熱,甚至都管他叫上“小銘”了。
雖然略有不适,但畢竟有事相求,隋宋銘隻得應下這個稱呼。
讓他略感安慰的是,隋宋源也沒好到哪裡去,剛剛他們對了下年紀,宋夏跟隋宋源同年,但生日比他大,所以他也被叫做“小源”了。
其實他們三個人中,宋夏看起來并不像最大的,反倒像是最小的那個。可能是因為她今天穿得比較日常,而隋宋銘特地打扮得過于成熟。
雖然看着年輕,但從言談舉止中也可以看出宋夏的成熟之處。
敏感無邊界的問題一個不問,隻挑無關緊要的聊。
三人都在美國留學過,宋夏還恰好跟隋宋銘同一所大學,所以可聊的話題很多。
這時,宋安出來了,臉色比剛剛好了很多,見三個孩子聊得很歡,他開心極了,也坐到沙發上加入了他們。
沒一會,他看了眼時間,眉頭皺了皺,轉頭問宋夏:“你弟弟怎麼還沒來?”
“應該快了吧,要不我再打電話催一下?”
宋夏正說着呢,他們口中的“弟弟”就在門口出現了。
他不急不忙地走了過來,先是恭敬地沖宋安叫了聲“外公”,又朝宋夏點了個頭,然後一偏頭,就看見了在另一側的沙發上端坐着的隋宋銘。
這一刻,他臉上的表情不亞于見到了鬼,剛剛的淡然自若瞬間消失。
而隋宋銘則是一臉淡定,靜靜欣賞他臉上精彩的表情。
因為隋宋銘早就知道,宋安的外孫,宋夏的弟弟,自己的表弟,就是自己的老熟人——林宇。
林宇驚愕地立在原地,時間長到足以讓人起疑。
但其他人并不知曉他們之間的恩怨,還以為他隻是在驚訝家裡來了陌生人。
宋夏替他做了介紹:“這兩位是外公失散多年的孫子,我們還有一位舅舅,現正在美國養病。”
這麼刺激又怪誕的消息灌入林宇的耳中,讓他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沒等他緩過來,宋安催促道:“行了,人齊了,我們開飯吧,邊吃邊聊。”
飯桌上,大家觥籌交錯,看着無比和諧。
宋安自不多說,家裡熱熱鬧鬧的,他應該是最開心的人。
無論年輕時多麼潇灑自由愛獨處,年紀大了之後他還是變了。尤其是妻子早逝,他也沒有續弦的打算,孤獨感便會時常找上門來。今天雖然女兒女婿不在,但可以跟孫子輩的聚在一起,喝些小酒,吃些家常菜,天倫之樂也不過如此。
是的,他已經想通了。
當年的那個孩子已然虧欠,再怎麼後悔也于事無補,那就幹脆将所有愧疚都補償到他的孫子身上吧,這樣也算彌補了自己人生的一大遺憾。
宋夏深谙外公的心思,所以一直在努力活躍氣氛,這對她來說并不是什麼難事,宋安被她逗得笑個不停。而隋家兩兄弟,作為客人又有事相求,自然也是一路都陪着笑臉。
整個桌上,隻有林宇一個人顯得格格不入。
他冷着個臉一句話也不說,菜也很少吃,隻管蒙頭喝酒。宋夏偷偷提醒他少喝點,但他根本不搭理,依舊我行我素。
不過由于他平時給人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宋安也并沒有覺得奇怪,更何況他今天的注意力都在他新得的兩個孫子身上。
酒過三巡,他突然笑眯眯地問道:“你們倆有沒有女朋友啊?”
果然,跟長輩吃飯逃不掉的話題,它來了。
“我沒有,小銘倒是有一個關系很穩定的女朋友。”隋宋源反應很快,一個反手就把弟弟給出賣了。
“是嗎?”
宋安有些激動,畢竟在他的孫子輩裡,擁有穩定交往對象的這還是頭一個,于是他忍不住一頓刨根問底,“多大啦?哪裡人啊?在讀書還是工作?”
沒辦法,隋宋銘隻得硬着頭皮,一個個回答:“跟我同歲,江市人,現正在杭大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