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走出辦公室的時候,何本偉狠狠松了一口氣。
扭過頭,卻發現梁家明正看着他。
梁家明的眼裡是一種讓他覺得危險的情緒。
“怎麼,你盯着我幹嘛?難不成剛剛被王總敲打了,就要拿我撒氣。”
何本偉理不直氣也壯地如此說道。
他的臉皮一向夠厚,剛剛王天雲那些話明明是對他們兩個說的,但現在他統統推到梁家明身上。
梁家明眯起眼,冷不丁道,“我記得你們學校有個叫馬丁的校友,聽說他最近在M國拍了部新電影,你看了嗎?”
何本偉對梁家明突然的話題轉換有些懵。
不過他也沒多想,眼珠子無意識地轉了幾圈後,他故作坦然道,“當然看了,很精彩,嗯,令人眼前一亮,不愧我的校友。”
說完,他還哈哈幹笑了幾聲。
梁家明的心徹底沉了下去。
他上當了!
按捺住心底強烈的不安和憤怒,梁家明沉着臉走出誠達影視的辦公大樓。
且不說梁家明那邊是如何心驚,王天雲又是如何氣悶,總而言之《刀劍風雲》的票房就這樣以不可抵擋的頹勢“一瀉千裡”。
假期最後一天,《刀劍風雲》單日票房竟已經跌落至200來萬。
而整個國慶長假,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的《刀劍風雲》,最後票房收入竟隻有4000萬!
雖然在整個總排名上,這個票房收入還是第一,但要知道,《刀劍風雲》這部片子的投資原本就高達5000萬,更别提前後期為其造勢的宣傳費用。
即便後期還有一定的票房收益,但《刀劍風雲》的虧損已成定局。
問題隻在于虧多少而已。
在《兩個蠢賊》以不到300萬投資創下票房奇迹的同時,《刀劍風雲》也迎來了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大潰敗!
這下媒體們都沸騰了,紛紛把這兩部片子拿出來作比較。
他們對《兩個蠢賊》雖然沒有太多溢美之詞,但對《刀劍風雲》卻極盡嘲諷。
尤其有幾家一直就和誠達不對付的媒體,更是連發數日專題報道,批評《刀劍風雲》的假大空。
媒體認為,這部電影不但劇情矯揉造作,武打動作虛假可笑,許多鏡頭更是違背攝影的基本常識,令人産生生理不适、完全摸不着頭腦。并認為影片如此的低質量就是導緻其票房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陳末他們也看到了這些報道,彭天宇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時就要大笑一場。
不過看了報紙上的分析挖苦後,彭天宇産生了疑問。
他把報紙放下對陳末道,“其實我很好奇,為什麼誠達投了那麼多錢,卻拍出了這麼爛的片子?他們自己都不審片嗎?到底是怎麼讓這種爛片通過并上映的?”
陳末對此毫不驚訝,雖說他沒去看《刀劍風雲》,但也知道這絕不可能是部好片子。
此時聽彭天宇問起,便道,“這可能就是大公司的通病吧。一個項目上馬,一層層執行下來,誰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至于審片?隻能說站在高處的人是聽不到真話的,聽到的都是好話,久而久之,他們自己也當了真。所以審不審的,也沒什麼區别。”
彭天宇贊同地點點頭,“這倒是真的,大集團就是這樣,很多事一旦執行下去,就很難控制了。咱們的小公司雖然聽起來不氣派,但也是船小好調頭。”
陳末看彭天宇自得的樣子,有些想笑。
他心想,這主要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這部電影最初立項,可能也隻是王天雲那個老不正經想捧他的小情人趙惟依。
一部電影初衷如此,參與其中的人大概多是投機之輩,又怎會真正用心拍戲。
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找了個豬頭導演。
這番操作下來,這電影不難看都不可能。
“況且,雖說投了一大筆錢,但未必都花到了提升電影品質上。李霄白和趙惟依的片酬就是很大一筆開支。另外,據我所知,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收了不少酬勞,而且還不是收預付,而是一次性給了他五百萬,後續還有票房分賬,雖說現在也沒得分了。說起來,這也是個厲害人物,居然能說動誠達答應他的要求。”
彭天宇啧了聲,“那何本偉到底是何方神聖?賓夕法尼亞大學電影系真的這麼厲害,能教出這種精明的人物?但你說他厲害吧,又拍出這種爛片子。真是神奇。”
陳末笑了笑沒說話,也拿着報紙看起來。
然而令兩人都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的報紙上,不但繼續有嘲諷《刀劍風雲》的文章,還多了一則更加轟動的消息。
一家名為曙報的報紙,在娛樂版出人意料地爆出了當初李霄白等人在麗都大酒店門口,與《兩個蠢賊》劇組發生的事。
報紙主筆的文字活靈活現,不但把幾個人之間的對話逐字逐句寫下,更是大肆渲染《刀劍風雲》劇組當天的高高在上,《兩個蠢賊》劇組是如何的隐忍委屈。
文中更特别提到,陳末作為曾經的青松電影節最佳導演,當時是如何受辱,又是如何據理力争,不堕風骨。
而最後他離開時的蕭瑟背影,更是帶着寂寥與悲情。
然而,文章又很快反轉,把兩部電影現在的成績拿出來對比,直指李霄白等人當時的小人行徑如今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陳末則是逆風翻盤的勵志赢家!
這篇文章占據了差不多四分之三個版面,還配有當天兩方“對峙”的照片,寫得絲絲入扣,精彩紛呈。
一時之間,看過報紙的人都深深記住了陳末這個名字,同時也仿佛讀了一篇爽文,心中不由得帶入陳末而感到暢快無比。
而這份報紙發售隔天,《兩個蠢賊》的工作日票房也創下了新高。
同時,這也讓大家想起了當初《刀劍風雲》那個盛大的首映式。
這真是當初有多牛逼,現在就有多搞笑。
《刀劍風雲》徹底成為了一個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