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末的片子最終定名為《每當變幻時》。
由于前期耽誤了一些進度,陳末是最晚交片的,但終歸沒有超時。
随着陳末交片,這部由光影傳媒主導的合集式電影《似水流年》正式進入後期制作。
當然,各位導演交出來的片子已經是剪輯好的成片,這個後期更多是光影傳媒對電影合集的包裝和制作。
當初光影傳媒打造這個項目的時候,并不是沖着售賣片子盈利去的,更多是一種樹立業界權威和标杆的行為。
所以後期會制作一定數量的DVD,但不會真正上市發售,隻會在一些小圈子裡限量發行,或贈送給業界的從業者,也會送到一些電影博物館之類的地方收藏。
簡而言之,這次的拍攝計劃主要是為了體現光影傳媒的逼格,凸顯他們在業内的地位。
當然,參與者都是與有榮焉的,能參與就代表業界的認可。
除此之外,這部片子也會出現在幾個月之後A城的電影展,作為開場電影亮相,總之就是各種高大上。
第一版DVD制作完成後,光影傳媒邀請了幾個電影人,加上參與這個項目的幾十個主創聚到一起,搞了個内部看片會。
也是直到此時,大家才看到彼此作品的全貌。
出乎陳末的意料,他發現李霄白演技竟然還不錯,他參演的片子質量也十分過硬。
想來也是,雖然李霄白私底下愛耍手段,但也要有真本事才能走到今天。
實際上,光影傳媒那邊的三個導演都頗有實力,此次的作品也都很好。
不過,陳末卻更偏愛錢磊和孫友平的片子。
錢磊别出心裁地用黑白老電影的畫面,展示了一個不再被需要的電影放映員晚年時的落寞生活。電影以放映員人生際遇的變化,暗示時光如梭,也表達了導演對電影的炙熱情感,以及對無數電影人的追憶和緻敬。他的片子充滿情懷,有一種詩意美。
孫友平則借用一個情親故事,講述了在變幻的時光中,親人之間永遠不變的等待和愛。他的鏡頭語言幹淨簡潔,充滿催人淚下的力量,同時又不落俗套,靈氣滿滿,非常清新動人。
但是看片會結束後的内部投票中,陳末的電影收到了最多的贊譽。
衆人以為,陳末的作品有種讓人眼前一亮的震撼。
這種震撼來自影片中厚重的文化質感,它讓人看過之後,在惆怅之餘,又平添許多思考。
陳末收獲了一大堆面對面的表揚,讓他簡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中一個電影人是此前青松電影節評委會主席謝光影的門生,直說要把片子推薦給謝光影看,還說他一定喜歡。
會上還有個熟悉陳逸峰的資深前輩,看了片子後重點表揚了他的進步。
看着那位前輩欣慰的表情和鼓勵的眼神,陳逸峰都懵了。
仔細想來,這竟然是他第一次被業内的前輩真心實意地表揚演技。
嗚~他出息了!他也有今天!
看着一臉雲淡風輕的陳末,陳逸峰内心咆哮,這難道就是被帶飛的快樂嗎?!
同樣參加了看片會的周亞春更是激動萬分,她不但再一次熱淚盈眶,還順勢和那位前輩攀談開來,似乎想給陳逸峰找一些新的機會。
她滿心都是歡喜,太好了太好了,當初她聽陳逸峰的話争取到這個角色太好了!
她的崽子轉型有望了!
而陳末那一頭,錢磊和孫友平對他很服氣,又同樣都是坦蕩的人,大大方方過來誇贊他。
陳末當然也誇回去,三個人竟然相當和樂融融,聊得很開心。
不過也有人臉色不是很好,比如李霄白和劉凱。
李霄白看着在人群中如魚得水的陳末,幾乎要把牙齒咬碎。
其實這段時間,拍着電影的李霄白不是沒有見縫插針地想搞點事。
但是,這個項目雖說是光影傳媒主要發起,執行下來也是多方參與,所以他沒辦法通過老情人段正良那邊下手。
況且段正良也不是傻子,讓他做破壞自己項目的事也有點不現實。
他看了看不遠處面無表情盯着陳末的劉凱,慢慢走到他的身邊。
兩人并排站着,也不看對方,都眯眼望着陳末那邊。
“怎麼?上次沒把人搞到手。你還真是沒用。”李霄白有些嫌棄劉凱的“無能”。
想到那天在馬場被陳末一拳掀翻在地的事,劉凱聲音有些冷,“沒你的事,少惹我。”
李霄白不屑地嗤了一聲,“我就是覺得,這人看起來太嚣張了。”
劉凱皮笑肉不笑,“是有些嚣張。可惜,這種人下場都不會太好。”
兩個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裡的不懷好意。
李霄白冷笑一聲,雙手插着兜故作輕松地離開。
陳末自然不知道兩人這番勾搭,交完片子後,他還要馬不停蹄準備下一部片子。
原本陳末計劃,拍完《每當變幻時》,正好秦婉欣那邊也快要放暑假,可以開始拍攝那部已經為她準備好的電影。
但當他興沖沖地告訴秦婉欣這個消息時,卻得知秦婉欣假期要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