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長信揉捏洛時及手指,轉移話題道:“現在運河結冰,去汴梁得辛苦你坐馬車。”
“去年汴梁下雪了嗎?”洛時及的思緒果然被帶偏。
“有的,我們盡快起程,怕路上遇到風雪。”
“嗯,沒法回來過年了,那……提親的事要提上日程嗎?”
“此次倉促……”
“上個月我去找了小姑,關于婚事的流程小姑事無具細都與我說了,還寫信給汴梁的大姑,讓大姑幫我準備好。長信的家族很大,父親又是尚書,所以提親還得你來比較妥當。”
“時郞。”
“長信不用覺得我受委曲,我很樂意的,背後有你,有你的家族,我高興還來不及了,真的。”
平長信把洛時及攬入懷中,下巴抵着他的頭,垂眼仔細看能瞧見被頭發遮擋住的疤痕。
“我等下傳信給家裡,讓母親先與大姑商量親事。”
“唉,我現在到有些緊張了,那時帶你去見小姑,也沒瞧見你有緊張啊。”
“十歲後我與母親分别兩地,母親一直對我存有愧疚之心,對我的事格外上心,又事事依我。”
洛時及擡起頭:“但是你心存感恩,并沒有因此懷有不滿,能夠理解父母當時的決定。”
“嗯,所以母親不會為難你,父親也很滿意你。”
“哦?怎麼說?”
“還記得你提出的重大病症治療前,讓親眷簽《治病同意書》嗎,這條律令是父親代你上表提議,明年應該能通過。還有自行車的事,你的種種事迹,父親也都知道,他雖然一開始為我們的事生氣,卻是認可你的。”
洛時及有些難為情:“這些……這些事沒有什麼吧,就沒什麼了不起啊。”
“時郞覺得小事一樁,但官家的賞賜說明了時郞才思敏捷,卓爾不群,英姿勃發,才高八鬥……。”
洛時及捂住平長信的嘴:“又學我上次誇你,沒想到你還小心眼了。”
平長信眼裡含笑:“你不要有心裡負擔,不想做的就不要做。”
“好。”
臘月初四,平家三兄弟和洛時及出發前往汴梁。洛時及這次帶上了瑩月和香芸,讓她倆長長見識。
官道車輛極少,一天下來遇不見其它行人,越往北走,路就上了凍,車轱辘上了鐵鍊,行駛緩慢,白日前行,夜宿驿站。平長信保暖的物資準備充足,一路上洛時及被倆兄弟追着講修仙記後面的故事,吵吵鬧鬧,歡聲笑語,讓洛時及想到上大學放寒假後坐着綠皮火車回家過年的感覺。
臘月十七到達汴梁,從南熏門進入汴梁城,再從朱雀門進入内城,馬車在州橋分成兩隊,一個沿着汴河西街駛入浚儀橋街的尚書平府,一個沿着汴河東街駛入第二甜水巷。
李威駕駛馬車停下,洛時及下車就見一口田字方井,井上飄着白氣,有三人正在取水。一人左手提繩,右手拿着吊桶扣入井中;一人雙手正用力拉繩提起井中滿水的吊桶,還有一人剛來卸了扁擔上的兩個空水桶,準備綁掉繩。
方井邊有一顆大柳樹,樹上挂着兩個扁擔,挨着柳樹擺着一個大的吃食攤,有六七個買客圍着攤子。
放眼望去,街上商人、旅人、僧人、市民,有騎馬的,挑擔的,有趕着馬車和牛車的,人頭攢動,行人如織,比臨安城的南瓦子人還要多。
“賣——燒餅咯——”一中年男子脆亮的叫賣聲能穿過幾條街,洛時及從未聽過這麼亮堂的嗓子。
“跟《清明上河圖》中一樣耶!”洛時及小聲嘀咕道。
“嗯?”平長信湊近。
“汴梁可真熱鬧,比臨安繁華太多了,這樣一比臨安像個小村莊了。”
“後面帶你好好逛逛。”
洛時及點頭,收回視線,方井旁邊有兩戶人家,一戶深宅大院,門前有上馬石,有一男子背着大包袱向守門的人問路。
洛時及走向另一戶小門小院,輕扣門扉。
“汪!汪!汪……”
“阿白,别叫!”門内傳來男孩的聲音。
平長信連忙把洛時及護身後,門扉開啟,約十歲左右梳着總角頭的男孩探出頭來,“哇,好漂亮的大叔叔!小姑姑,有漂亮大叔叔找啊!”
洛時及笑出聲,從平長信背後探出腦袋。
“哇,又一個漂亮大哥哥!”男孩轉身又大叫着,“小姑姑,來了兩個漂亮的郎君,你快出來!”
“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