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洛一到威尼斯就給父親寫了信,這封信寫得很長很謹慎,她說明了很多情況,比如說她被一群意大利強盜綁架了,而她現在逃出來了,但關于她懷孕的問題,她連半個字也不敢說。
她的意圖是試探态度,當然,如果他不僅能接受,還能給她一大筆合适的路費最好。她并不缺這些,她純粹是想要更多的錢傍身,好平安生下她的孩子。
在等待回信的日子裡,她就令自己安安心心地旅遊。
她換上了她帶來的旅行裝,而不是繼續扮演一個貧窮的男孩,那并不适宜她來到這裡的目的,而且,在意大利這種極度肮髒下流的地方,當個男孩也不見得會多好過,還不如天天被熱情的路人喊“貝拉(美人)”,最多也就是讓她感覺自己像匹馬。
當然,她知道阿萊西奧肯定還在到處找她,但她壓根不必怕什麼,他瘋了才會想到她真的在實踐他曾說過的旅遊路線,她一路來到了威尼斯,坐上了他所說的貢多拉,也真的看到了她很感興趣的聖馬可大教堂。
當她在六名天使簇擁的聖馬可雕像下走進這座可能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教堂之一,她首先看到的便是遍布牆壁、穹頂的馬賽克鑲嵌畫,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金碧輝煌,震撼得她幾乎想要落淚。而進入最深處的黃金祭壇,她更是深刻感受到了當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威尼斯人究竟從君士坦丁堡洗劫回了多少珍寶。
威尼斯曾經确實風光得無法想象,它是世界的中心,誕生過像提香、維瓦爾第等偉大的藝術家,即便後來終究落魄,也依舊有許多文豪與之結緣,比如說他們風流倜傥的拜倫勳爵……
她到處走着走着,甚至還忍不住造訪了馬可·波羅的庭院,人們以那本備受争議的遊記《Il Milione(百萬)》将它命名為Corte Seconda del Milion(第二百萬庭院)。她仍是孩子時,也讀過這本書,這個威尼斯商人聲稱去到了東方,見過忽必烈汗。
她其實也多想去東方走走,她的朋友阿比蓋爾曾經寫信向她描繪過神奇的印度,可她還是更好奇中國,她聽說那裡的男人都拖着一條又髒又臭的辮子,女人都會把腳纏得很小很小……
在威尼斯人講述的傳說故事裡,馬可·波羅當年甚至從中國娶回了忽必烈汗的女兒,但在他被俘入獄後,他嫉妒的家人向他的妻子編造了他已死亡的謊言,那可憐的姑娘信以為真,傷心欲絕地點燃了自己的衣服,從這座房子的窗戶一躍而下,葬身運河。直到今天,都偶爾有人會在附近看到一個白色身影拿着一根蠟燭漂浮在空中,或者聽到一首源自東方的甜美歌曲……
這當然假得離譜,純粹是拿來騙她這種遊客的,一個強大帝國的皇帝除非瘋了才會把他寶貴的公主嫁給一個異族商人,但至少這種故事聽起來确實凄美。
卡薩諾瓦是她最沒有興趣的一環。
她之前在阿萊西奧的圖書室裡翻到過卡薩諾瓦的回憶錄,是用法語寫的,對她來說再友好不過了,然而,等她看到某章他差點娶了自己的私生女,之後還幹脆就和她們母女一起大玩三人行,她被惡心得真是隻想把眼睛挖出來好好洗洗。
可奈何威尼斯本身就是個以風流著稱的地方,卡薩諾瓦的各種風流韻事很受大家的崇拜。
當她在誇德裡咖啡館拒絕了數位紳士的示好,喝完一杯最終不知道是誰替她付了賬的咖啡,坐上貢多拉經過歎息橋時,船夫也在跟她這個遊客講述當年卡薩諾瓦那轟動全歐洲的逃獄事件,她一擡頭,幾乎就能穿梭回百年以前,看到那個世界曆史中最臭名昭著的浪子正小心翼翼地握着一把三棱匕首在樓頂行走。
她情不自禁地走了神,想起有個人曾經說要在這座一面是宮殿一面是牢房的橋下吻她……
威尼斯,威尼斯,沒見過你的人才不會贊美你。
她也不是不知道還有下一句。
但見到你的人,會付出代價。
所有人都說,威尼斯該是一個與所愛的人一起訪問的地方,獨自一人去那裡是很奇怪的。
還好她不愛他,她一點也不後悔沒能與他同遊威尼斯,晚上一起躺在貢多拉裡,看着繁星滿天與銀色的月亮。
他不過是她人生中一段不甚美好的奇遇,一個許多年後她才有可能講出來的故事,而她,也隻是他人生中的一段小小插曲,當他晚年心血來潮地打算學習卡薩諾瓦撰寫回憶錄時,她或許能夠占一個章節,不必更多了。
她暗自想着他,警告自己不要麻木地陷進摻着砒霜的蜜罐裡,歎息橋已經被他們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而船夫并沒有發現她的走神,仍在興緻勃勃地談論一些或真或假的韻事……
在薇洛正放松地遊覽威尼斯時,阿萊西奧已經是再次來到了英格蘭。
他曾經一直以為,當他再度踏上這片土地時,會是與她一起。
他們會一起拜訪她的父親,也許對方會氣得想拿槍殺人,但在得知了婚訊後,多少會變得寬容一些。
他根本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就像他現在其實也并不能真正确定什麼,他不知道她是否回了家,他隻是在希望如此。
他将自己的名片交給管家,被晾了好一會兒才終于等到安布羅斯爵士願意屈尊過來見他。
當安布羅斯爵士傲慢地走進圖書室,他立馬便确定了,這個人确實就是他愛人的父親。
安布羅斯爵士大約五十多歲,個子很高,腰背筆直,花白頭發下,是一張十分嚴肅卻也相當英俊的臉,嘴角緊緊地繃着,沒有一絲情緒,活像一位羅馬總督。
威廉敏娜的五官更像媽媽,他想,但她的身高體态,以及偶爾冷冷看人時的傲慢模樣顯然來自她的父親。
阿萊西奧本希望能表現得更好一些。他甚至在如此着急的時候都盡量去仔細挑選了衣着,穿得很是典雅考究,唯恐在無禮地不請自來後,連打扮也不入一位老派英國紳士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