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管家小娘子 > 第2章 第 2 章 興賢鄉

第2章 第 2 章 興賢鄉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霍山縣隸屬廬州府,縣衙設在原故埠鎮。

故埠鎮在前朝早期隸屬六安縣,設巡檢司,前朝明孝宗弘治二年改制,合興賢、開化等地升霍山縣,挂銜六安州。

采薇能知道這些,多是聽鄉裡富戶老爺吹牛X知曉的,少部分則是她向裡長爺爺打聽來的。

話說這一輩子她還沒去過縣城哩,可想而知活得多苦比!

兩歲那年,頭一次知曉自家所在地是鄉裡,采薇還暗戳戳地域優越了一回,竊喜總比生在村裡強!

結果到五歲時才搞清楚,興賢鄉的“鄉”并非後世基層行政區劃中的鄉,而是純純的地名,可以理解為宋家所在的村子就叫“興賢鄉”。

畢竟也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三年苦讀、四年散學的高等教育人士,采薇還是知曉些曆史的。

比如古時有些朝代基層行政區劃是以地域範圍劃分縣、鄉、亭,但有些朝代縣、鄉意義完全與曆史不同。如《乾隆望江縣志》中就有記載:“古者縣百裡,鄉三十裡,亭十裡······,後世縣無大小,皆指城外四方為鄉······”

關于這些曆史,過年前采薇還聽到個好笑的。

這不楊鴻之都八歲了還是個弱雞樣兒,楊叔眼看打獵手藝家族傳承在兒子這裡怕是沒指望,便送兒子去上學。

楊鴻之在學裡也不知是聽夫子講還是同窗說,知曉了些曆史,回來一通顯擺。

采薇就知道了前朝時期南邊有些縣的轄區不叫鄉,人家叫“都”,原因是這些地區曾被南宋統治過。

呃——

雖然這些是史實,可前世讀書時沒注意,今生嗯······采薇這一輩子忙着苟活,哪有精力操心這些不頂吃不頂穿的東東,她掂了掂背上籮筐大踏步下山。

越靠近山腳,丘陵坡溝裡旱地越多,及至山下平坦處水田連片,還未走近便被稻花香萦繞。

現在正值灌漿期,農人不敢松心,大熱天的戴着鬥笠在田間侍弄稻子。

楊鴻之一路走過,叔伯爺爺叫個不停,當然,别人也很樂意與他打招呼。

采薇就不一樣了,這些鄉裡長輩上一秒還在樂呵呵與楊鴻之打招呼,下一秒看到她,登時變臉。

有那好事長舌婆子挺直腰身撇着嘴往她背上的籮筐裡瞧,有些老漢嫌看她髒眼,索性直接低頭繼續忙活。

采薇也不在意,颠颠地往家走,進了鄉道,瞥一眼前面的背影自己拐入了既路過楊叔家又能到自家的巷子。

反正已經回來,楊鴻之要是出什麼事兒與她無關!

興賢鄉很大,隻主街周圍就有幾百戶人家三位裡長,房子沿着通往鄉外的主路集中分布在山神廟周圍,内裡巷道如蛛網。

巷道裡院門外玩耍的小孩遠遠見她走來喊叫着一哄而散,有些孩子藏自家大門後,等她經過時扔柴棍石子。

對此,采薇來者不拒,撿起柴棍反手丢進籮筐,至于小石子,從哪兒來回哪兒去!

一路走過,巷子留下一串小孩啼哭聲以及大人的呵斥。

一生兩世,自認頗有見識奇遇和肚量胸襟,可每每被“南村群童”欺負排擠時,采薇又不得不承認,這一世她在鄉裡的人緣着實不咋地!

路過一戶青磚黛瓦石院牆的人家,采薇駐足探頭。

見屋門敞着,她站在院門口朗聲道:“嬸兒,在家沒?”

“哎,三丫啊,進來。”竈房門口探出個腦袋,一婦人朝她招手。

采薇擺擺手笑道:“嬸兒做飯呢,我進山遇着叔了,叔讓我帶話‘晌午他想吃幹飯’。”

方氏在圍裙上擦着手出竈房,嗔責道:“見着你叔啦,哎喲,你怎麼進那老遠,萬一碰上野彘狼崽子的可不好,以後莫要進山了,小孩子家家·····”

見她往正房去,采薇連忙告别:“嬸兒,話帶到了我先回了,三寶哥哥在後面呢。”說罷雙手拽住肩膀處的皮帶子,一溜煙跑走。

方嬸那樣兒,肯定是要進屋給她拿點心發糕吃,今兒楊叔已經幫了她大忙,可不能再接人吃食了,她又不是真七歲的小屁孩,哪能不知這等人情往來!

轉念之間,采薇心裡唾棄了一回族裡叔伯嬸娘、鄉裡長舌八婆,一個個耳朵中間夾回教禁忌長雙眼睛純為了出氣,就知道說她頂撞長輩、不服管教、好吃貪嘴,永遠看不見黑心偏袒的爺奶、老牛一樣的爹媽和快要被餓死的她!

哼,還說她不知廉恥,真是搞笑,她這樣的如果算不知廉恥,那宋成華、杜氏、宋孝智、宋慧之流得是沒臉沒皮出門裸奔都不帶怕。

她不過是想要家裡幹活分飯公平些,這些人就罵她沒大沒小不服管教好吃貪嘴,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讓他們過這等幹最多的活吃最少的飯的苦比日子,保準一個比一個更能鬧事。

也不知上輩子造了啥孽,她這輩子生活簡直是苦得沒邊兒了。

老宋家在宋氏一族不算窮,日子之興旺甚至能在鄉裡排上号,可她所在的長房,活像生來就為老宋家當牛馬一樣。

二房三房的叔叔嬸嬸能動嘴絕不動手,下地幹活時偷奸耍滑那叫一個六,中間兩位嫁人的姑姑就不提了,畢竟“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

她那沒成親的四叔和小姑姑,更叫一個絕!

也不知科場有誰在,四叔宋孝智認準了讀書下場考科舉。

她爺奶那眼神也是真有問題,竟然覺得肥頭大耳的幺兒是塊讀書的料,先是送到鄉裡老童生那念書,沒幾年便轉學去縣裡書院,一年束脩二十兩,連帶筆墨紙硯裁新衣裳逢年過節給夫子送禮這些零碎,隻她四叔一年的花銷估計四十兩都不夠。

當然采薇不是氣這些花銷多,也不是眼紅沒花在自己身上,她是單純覺得老宋家做人不講究。

要寶貝幺兒,沒問題,那是你老宋家樂意,可你不能把長房一家子不當人啊!

地裡活計百分之八十都是她爹娘大哥大姐幹,結果長房六口人連個飽飯都吃不上,反觀她四叔,左手擅花錢右手擅畫餅。

凡休假結束回書院時,一句“等兒子考出來好好孝敬爹和娘”便能帶走三五兩銀錢。

要說二房、三房嬸娘們沒意見,那是不可能,可她四叔就是有這樣的本事,隻稍裝模作樣說句“我要考中秀才家裡田免稅後就不用嫂子這般勞累了”,或是對着侄子侄女誇海口“以後你們就是秀才的侄子侄女說親也能體面些”,便能讓她那心裡不痛快的二嬸三嬸換上笑臉。

當然,采薇絕對不承認她是嫉妒四叔這些話沒對着她娘或她大姐和她說,她是純腸胃不好消化不了四叔的餅。

至于她小姑姑宋慧,這個被爹娘寄予厚望取名“智慧”的“慧”、希翼能旺一旺兄長科舉運的姑娘,小小年紀就精通“勢利眼”“看人下菜碟”等技能。

若非這小姑娘與她是血緣親屬且血親很近,采薇高低得罵一句“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