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閨蜜最近買房,她爸媽想幫忙出首付,但她糾結‘拿了錢還算獨立女性嗎’。她爸媽想給她全款買房,但她堅持要自己貸款,說'真正的獨立女性不該靠父母'。”
B:“那她哥買房時爸媽出錢了嗎?”
A:“出了啊,還主動加了名字說是‘婚房’。”
B:“看,這就是問題,兒子拿父母錢叫‘傳承家業’,女兒拿錢就叫‘不夠獨立’。”
A:“但網上不都說獨立女性要經濟自主嗎?”
B:“你去搜‘獨立男性’試試?根本沒人提這詞,因為默認男性本來就該獨立。”
B:“那她要是男的,會糾結這個嗎?”
A:“……不會。”
B:“看,問題來了,為什麼‘獨立女性’連接受父母幫助都有道德包袱?”
A:“其實我也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沒人說‘獨立男性’?而隻有‘獨立女性’?”
B:“因為男性‘獨立’是默認設定。他們買房靠父母叫‘家裡支持’,女性靠父母就叫‘不夠獨立’。”
A:“可社會明明也批評媽寶男啊?”
B:“媽寶男被罵是因為‘精神不獨立’,而女性被挑剔的是‘經濟不獨立’,哪怕她工資比男的還高。”
A: “為什麼會有‘獨立女性’這種标簽?”
B:“因為曆史上女性被系統性剝奪經濟權,‘獨立’成了需要額外标注的特例。”
A:“像黑人要說‘黑人科學家’,白人不用标‘白人科學家’?”
B:“沒錯!當某個群體需要強調屬性時,說明這屬性還不是默認值。”
A:“那男性怎麼沒有‘獨立男性’說法?真的是默認男性本身就是獨立的嗎?”
B:“你見過‘呼吸男性’嗎?默認存在的事物不需要命名。”
A:“那社會所要求哦真正的‘獨立女性’該什麼樣?”
B:“自己賺錢買房,但不能比男方多,否則傷他自尊。拒絕父母資助,但男方父母贊助婚房必須感恩。婚後繼續AA制,但孩子必須跟父姓。”
A:“這是超人吧?”
B:“不,是背鍋俠,婚姻幸福叫‘應該的’,出問題就是‘你太要強’。”
A:“我表哥婚房是他爸媽全款買的,沒人說他‘不獨立’。”
B:“傳統叙事裡,男性繼承房産是天經地義,叫‘家族延續’。”
A:“我姐自己攢首付,她公婆卻說‘女方買房是不是瞧不起我兒子’。”
B:“看,女性經濟獨立反而威脅到男權社會的‘供養者人設’了。”
A: “所以我同事夫妻AA買房還被罵‘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