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記得以前聽過一句話,寒門出貴子,以前我信以為真,我覺得那些真正貧窮的人,一定會加倍的努力,去彌補先天條件的不足,現在卻覺得,或許會有少數人沖破這個壁壘,但是更多的人,會認命。”
B:“為什麼會認命呢?”
A:“很小的時候,我奶奶就跟我說,你爸媽這個樣子,你也應該早點當家。但是我還是這樣,對自己放任自流,我一點兒也不想要努力,是呀,我這個條件,還是吃的國家的低保和補助,但是我就是不思進取,怎麼了嘛!”
B:“你……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A:“你當然可以指責我不懂事,但是我就是不想要學習啊,我就不想要讀那麼多書的,我懶,我真的懶,懶得學,懶得跟人打交道,我太累了,可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什麼也不用做,就天然地擁有這一切,我去做了就有用嗎?我得自己去争取,争取還不一定有結果,何必呢?”
A:“是,我爺爺就不甘心,他小的時候看到别人戴着一塊好的表都要想我以後也這樣的表,他很厲害,他真的很厲害,他當兵卻被人弄回來了,後來回到家當老師又被人整,最後他去了廣東,舉目無親,他還是做到了,把一大家子就接去了廣東。”
A:“可是,他拼盡一輩子換來的東西,是人家一出生就有的。現在很多女性,要給一些底層的女性拼出一條出路,但是,即便是這樣,那些高層的女性,她們什麼也不需要做,她們不會跟你底層女性共情。”
A:“我就是不思進取吧,反正無論怎樣努力,也不過是在自己的這個階層過得更好一些,又何必去折騰呢?”
B:“就因為覺得折騰沒有用,哪怕拼了,最後的結果也很有可能隻是比原先好一點,所以你就不打算去努力了?”
A:“是,因為知道這個結果,很有可能是讓我所有的努力都一場空,所以我甯願從來就不開始,這樣最後也就不會失望。”
B:“不會覺得不甘心嗎?你本來可以擁有更多東西,但是因為你害怕最後一無所有,所以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這個機會。”
A:“不甘心?當然也是會不甘心的,如果我從來不曾知道比我過得更好的人,如果所有人都是這樣沒有差别,我自然不會有不甘心的想法,但是就是存在這樣的人,他們的存在本身就讓我覺得痛苦。”
B:“這是他們的錯嗎?”
A:“當然不是,不是他們的錯,也不是我們的錯,可是偏偏誰都沒有錯,誰都有錯。錯誤的我們相遇之後隻會是錯上加錯。我其實還是挺慶幸現在擁有的生活的,或許我在羨慕嫉妒别人擁有的生活,但是我的出生,我的生活,或許也是别人的遙不可及。”
B:“你這算是自我安慰嗎?”
A:“是啊,自我安慰,我老家有個姑娘,應該是跟我差不多大的,據說她的成績很好,是老家數一數二的,我當時還很期待,認識這麼一個很厲害的人,中考之後,她來我家裡做客,問了她的分數,跟我差不了幾分,比我高上幾分,那時候我就在想,這就是數一數二的學生嗎?她走之後我跟我奶奶說,我要是在老家讀書,是不是也是數一數二的?奶奶白了我一眼,你要是回去讀書,你隻會更差。”
B:“隻會更差麼?”
A:“還是說那個女生吧,城裡學校收農村的學生分數線會高一些,所以她沒法來我的學校,我的學校好像是五百多分,另一個學校收的是六百多分。”
B:“……”
A:“她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了,或許她可以是那少數,但是她的分數遠遠不夠,當時我的分數是四百二十,我們學校收本校學生的分數線是三百五十,收的普通班學校,重點班的學生甚至是不讓考語文的,就讓他們去看電影。”
B:“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太道德呢?”
A:“也不能夠算是不道德吧,總歸大家都是這樣做的,也沒有誰阻止,這些事情都是被默認的。”
B:“嗯,對于這些被人默認的事情,你不會想着要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