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些日子一直被一個電影刷屏,《你好,李煥英》。很多人都在說這個片子其實沒有那麼好,也不值得被這麼吹,但是一個片子一個小說能夠火起來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優點的。”
A:“它們的缺點可能也很明顯,但是不能夠因為一些小說火了,而它是抄襲的就說它是抄襲火了,它火不是因為抄襲,而是因為抄襲。而李煥英能夠火也不是因為劇情稀碎,是因為一個女兒對母親的回憶和親情。”
B:“……所以今天的話題是電影和小說是怎麼火起來的嗎?”
A:“我沒這麼說。”
B:“但是你開頭說的就是這麼個意思。”
A:“我就是想要說下與這一部電影相關的一些事情,可能沒有什麼關聯,不過反正也是就着這個電影來的一些話題。”
B:“好吧。”
A:“很多人都覺得李煥英這個電影不該火,内涵不夠,其他的電影要更加合适一些。嗯,說的沒錯,但是那些更加有内涵的電影卻是叫好不叫座,你能夠有什麼辦法改變嗎?”
B:“每次有一部電影票房高了,總是會有一些人出來說這部電影配不上這樣的位置。但是,就是觀衆把這些電影給送上這個位置的。我承認确實有一些好片子是叫好不叫座,在一開始并沒有那麼多人喜歡看,而是經過了時間的檢驗,這個片子就是一個超越了時代的作品,但是更多時候,這些片子都不是什麼經典,反而是一些不夠有深刻的内涵,也無法讓人發笑的無聊作品。”
A:“這樣的作品多嗎?”
B:“挺多的吧。”
A:“真是遺憾。”
A:“李煥英能夠獲得成功也與這裡面的真情流露有關。我們永遠想象不到父母到底會有多愛我們,這裡面女兒以為自己是穿越,其實不過是母親回光返照想要打開女兒心結……現實中有父親看到女兒從十五樓跳下,伸出手想要抓住她,卻雙雙墜樓死亡。他難道不知道自己一定接不住嗎?他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即使知道是什麼結果,他還是毫不猶豫的做了。”
B:“親情啊……明知道不可能還非要這麼去做,很偉大的父親。”
A:“是。”
B:“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存在吧,用自己的身軀保護着子女的母親,即便是在動物界也存在着這樣的事情。”
A:“不過一些人的情況無法概括所有人的情況,有媽媽就問,為啥我帶着我的兒女去看李煥英,看完之後他們卻什麼反應都沒有。還是不理解做父母的,還是我行我素,我當時就在想啊,你的兒女去看了李煥英,說不定也要想為什麼我的媽媽不是李煥英,現在的父母有多少是能夠像李煥英這樣的呢?大家都要想,為什麼對方不能夠成為那個更好的人,卻不想自己是不是配得上那個更好的人。”
B:“嗯,這是個問題。”
A:“一些人也不先想下自己是個什麼東西,想的倒挺美。”
A:“就像是父母跟子女,你要是說這是天然的情感,天然的親情紐帶,但是其實父母跟兒女,親人跟你,也是在進行博弈的。你去做一些事情,習慣了之後他們隻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