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這個人其實在某些地方也要強,比如我以前能夠學好的一些功課,我就一定要是第一,不是第一我就不舒服,當時我以為我真的喜歡那門課,自從上了大學之後,我沒有一天聽課,我那時候才知道,啊,原來我一點兒也不喜歡,我隻是喜歡那種感覺罷了,我很享受那種被人注視的感覺。”
B:“為什麼這麼說,可能隻是大學松懈了吧。”
A:“可是這麼十多門課,我所有課幾乎都沒有聽,隻有一門大學語文是從頭聽到尾的,哪怕手上有手機我都沒有玩過,那時候我才清楚,盡管我語文不算特别好,至少比那門課要差點兒,但是我對語文的心是真的。”
B:“你對語文課是真心喜歡的,但是卻也比不上那門課的成績。”
A:“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說起來也沒有什麼錯誤,我對閩南語确實有興趣,學起來也快了很多,比其他的什麼外語啊方言啊學起來都要快,但是我現在也就是隻聽得懂廈門,漳平和台灣地區的閩南語罷了,聽得懂但是不太會說,能夠唱幾首歌,音是标準的,但是壓根沒有天天學,這個夠有興趣了,學起來也比其他的快,但是我仍舊沒有堅持下去,糊弄一下我家長至少是可以做到的。”
A:“比起學會一首閩南語的歌,更讓我快樂的應該是學會一首日語歌,畢竟我對日語沒啥興趣我還能夠學會,唱出來的時候感覺就很爽。”
B:“你更享受的是這種被人注視的感受,能夠讓你堅持下去的不是前方微弱的光芒,而是身後的萬丈深淵。”
A:“就我個人來說,是這樣的。我還說我對畫畫感興趣呢,結果一天堅持不下去,反而是唱歌,我以前還因為被人說過唱歌不怎麼樣而不敢開口,現在反而是天天學唱閩南語的歌,一方面也是大家聽不懂閩南語。”
B:“嘴賤的人到處都有。”
A:“是啊,嘴賤的人到處都有,但是我們無法避免碰到這一類人,隻能夠祈禱自己不會被這一類人給影響到。”
B:“對,我們無法改變别人說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态。”
A:“要說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其實也不盡然,比如我不喜歡數學,我學了十多年數學,補了很多年數學,數學不還是照樣考零鴨蛋嗎?我英語聽了十多年,不照樣什麼也聽不懂嗎?反而是考試根本就不考的閩南語,我學的比誰都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或許也是說得通的。”
B:“那興趣到底是不是最好的老師呢?”
A:“此一時彼一時,就像是被人認為是至聖先師的孔子,他的儒家經典,不也是被後面篡改一通麼?古人認為儒家經典是經典,近代也有說要打倒孔家廟,救出孔夫子的,漢代的時候需要加強中央集權,自然需要更加适應時代的學說,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适應了時代,後面這些思想又不适應于時代。”
B:“這與我們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又有什麼關系呢?”
A:“哦,我是說,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的,興趣大多數時候是最好的老師,但是這不代表任何時候這句話都是适用的,真理是真理,但是真理絕非是絕對的真理。”
B:“那麼,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句話,就又是一個悖論了。”
A:“這就不是我該關心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