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B跟A觀念不太合,這次對話B都不會出現,将再次請到前面出現的添芷蘿。
A:“很多時候我都會在想一個問題,世界上有那麼多東西那麼多的職業都需要考證,比如教師資格證,還有普通話的證,英語的四六級或者說日語的n1n2,但是為什麼偏偏做人父母是不需要考證的?”
添芷蘿:“那要看所謂'為人父母'的定義了,如果通過□□和懷孕生下來胎兒就能被稱作'父母'的話,那麼為人父母的确不需要考試。我們現在不也是有很多人說某某某不配為人父母嗎?”
A:“那麼你認為父母應該做的是什麼,不應該做的是什麼,我們這樣的想法算不算是過分,會不會被人覺得是所謂的'大逆不道'?”
添芷蘿:“這很難講,但是像《都挺好》裡面說的,“生下來就要負責”,基本的吃穿和教導以及精神方面的關懷是必須的 。我們的想法可能有些過分吧,但是有人覺得“大逆不道”的話,那我看不起這個人。”
A:“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面對我們現在這一代的想法,父母難免會有些無措,那你認為跟父母相處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父母面對兒女的“不懂事”又應該怎麼做呢?”
添芷蘿:“這一點我真的很無力。
因為我就是一個原生家庭糟糕的人,對于這些問題會本能地回避。和父母相處時尊重,适時地表露自己的想法。父母嗎……可以不理解可以不回應,但是請不要加以傷害。”
A:“原生家庭麼……我不清楚你過去的事情,但是我這個人的家庭也說不到好到哪裡去。怎麼說呢,我是沒有享受到多少來自父母的親情的,親情這一方面我有所缺失,然而我也不覺得我這樣有什麼不好,盡管他們無法撫養我,但是國家對我一直都有照顧。”
添芷蘿:“哈哈所謂祖國是我家嘛。丢失的感情總想從其他方面找回來。”
A:“那麼你認為缺失了這些感情的人,又會從哪些方面尋找呢?”
添芷蘿:“大多數是愛情。
最直觀的就是對理想型的想象,我喜歡溫柔有女性魅力的女生和有擔當的男生,在父母方面缺失的感情總盼望着有人能補給自己。”
A:“或許是這樣的吧,然而我卻覺得有一些更細小的,比如說,很多人都不會離身的娃娃,或者是其他什麼小物件,有了它就讓人覺得安心。你認為我的看法如何?”
添芷蘿:“也有這種說法呢,而且案例不少。我是個粗枝大葉的人,沒能保存好東西,很多重要的都不知去向,所以沒有把感情寄托在死物上的習慣。但貓狗一類的寵物,概率大的多。”
A:“其實有時候我很想要反駁你的話,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我認為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是不靠譜的,與其去寄希望于所謂的愛情,還不如一個人吃好喝好,即便是養寵物或者是寄托情感于死物身上都比人要好。畢竟人的變數太多了。”
添芷蘿:“是啊,人的變數太多了,所以多半實現不了。希望的确不應該寄于他人,但是一個人總會有下意識想要親近的人的類型,多半會有“愛慕”這種情緒。寄不寄托是自己能決定的事情,但所想要愛慕的人的特性卻多半會有定數。”
A:“那麼能夠具體說說想要愛慕的人的特性是什麼呢?”
添芷蘿:“因人而異。我個人的話,因為幼時感情的缺失,我喜歡穩妥的有擔當的,能醫治我的玻璃心。”
A:“我是說,那些想要愛慕的人,是怎樣的,而不是想要愛慕的人的對象是什麼樣的。”
添芷蘿:“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上來,我認為除非對愛情失去希望的人,總會想要愛慕,而不是非要有什麼異于常人的蹉跎。”
A:“那麼這個話題又要陷入死胡同了,不過今天我表姐來我家吃飯時的一些表現卻讓我有些無措。前些天她還在應對催婚,自從她父母給她買了房子之後她的态度也就自然而然地變了,或許他們覺得這是自然而然,而我卻覺得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