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物是人非,這種感受不知道你會不會有,曾經我有一個很尊敬的人,當然,直到現在我也很尊敬他。他在我面前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然而私下裡卻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最後我的決定不是選擇相信誰,而是選擇對這件事情視而不見。”
A:“我想明白了,我需要的是在我面前的他,不論他私底下是個怎樣的人。”
添芷蘿:“所以說你認為的物是人非,是别人在你面前和私底下的表現終有一天不一樣了?”
A:“不是,在我面前的表現是一樣的,所以我選擇對那件事情不加評判,不去過問。”
A:“啊,好吧,确實就是這樣,我承認。”
添芷蘿:“那麼你認為這個人私底下如何如何并不影響你和他的交往對嗎?”
A:“…或許會有些疑惑,但是并不會影響到我。人本來就是多面性的,我不去過問他的本來面目如何,他不來過問我的事情,他那樣做的用意是如何我也不去管了,當時看的時候确實有些不忍心去看。”
添芷蘿:“那麼這些事會影響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嗎?”
A:“我至今仍然尊敬他,隻是可能會有所保留。”
添芷蘿:“或許我們不一樣,如果是我面對這件事的話,我可能會有點傷心然後推翻他在我這裡建立的全部。你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印象重要嗎?”
A:“當然重要,而且我很難改變我的看法,一旦認定一個人是不可信任的,那麼無論這個人做出任何事情,在我這裡都是錯誤。”
添芷蘿:“那麼你會出于什麼原因認為這個人不可信任呢?”
A:“不可信任隻是一個形容,并不是說這個人不可信任,可能是讨厭這個人,可能是不喜歡這個人。當這個人對我不耐煩的時候,或者說對我表現出我認為的惡意的時候,我就會自動排除這個人。之後無論這人如何,我都會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
添芷蘿:“這一點我們倒是很相似。所以說你對人的判定在第一面時就會得出結果是嗎?”
A:“倒也不是,畢竟大多數人都是萍水相逢陌路人,但是當一個人對我表現出惡意,不論是什麼原因,我都不會去了解了。同時,一個人在我面前表現的很好,那麼不管這個人到底如何,隻要在我面前不是我不能夠接受的,我也不會去管。”
添芷蘿:“有點找不到話題了……”
A:“那就換我來,你說這個人做過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被你知道之後,可能會讓你取消對這個人建立起來的信任,但是你認為你這樣的行為,會不會造成一些不好的結果。畢竟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添芷蘿:“會是一定會的,畢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些不那麼正能量的點。但是我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對我自己的精神折磨可能更大,兩相權衡之後隻能這樣了。”
A:“每個人都會面臨兩難的境地,比如說你的親友或者說你的熟人聯合起來找一個你不認識的人的麻煩,那個不認識的人還很有可能跟你合不來。但是你認為那個人沒有錯誤,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怎樣做?”
添芷蘿:“隻要那個人沒做錯,我認為他沒有錯誤,那什麼都不是攻擊他的理由。就像毛被污蔑抄襲,不會因為TA是毛就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