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豎井,一般是源于各種各樣的“塌方”。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豎井,它位于暗河的盡頭,變成了一條連通上下的小型瀑布。
順着流水和石頭間的縫隙往裡看,參差不齊的石壁不斷向下延伸,瀑布一路向下奔騰,火光照不到底。
在這幾個危險的豎井旁,鐘盈用枯枝豎了幾個大大的叉,又圈了小半圈栅欄。
還嫌不夠,她又用燃盡的火把,當成是炭筆,塗上抽象的骷髅頭。
警戒護欄和警戒标志完成!
這下真的非常顯眼,鐘盈滿意拍手。
有危險的、未被探索過的豎井,自然也有相對安全的、已經被開發利用的。
她參觀過古寨的防空洞,那裡的天然洞穴已經被先輩們探索到極緻。
幾人高的豎井之下有很明顯的生活痕迹,向導與有榮焉地介紹着在戰争年代,那些錯綜複雜的洞道和井,發揮了怎樣的大作用。
不過很顯然,鐘盈本次的探索非常淺顯。
什麼?探索豎井,開發利用?
哈哈,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内呢。
完成了一項大工程,鐘盈返回大廳正中央,打開随身攜帶的幹糧,決定犒勞一下辛苦的自己。
被鋁箔鍋包裹着的,是一些黃燦燦的圓形小餅。
樹林的外圍最近幾天少有猛獸,白霧似乎也散去一些。鐘盈好了傷疤忘了疼,幹勁十足地一點點向外探索。
她還是像之前那樣,盡量挑選沒什麼雨的時候出發,前行的時候提前尋找好能避雨的樹蔭。
擴大探索範圍,果然會有新的收獲!
雖然沒發現新的漁場,卻發現了不知道哪隻松鼠的藏寶洞。裡面有發了芽的花生,發了芽的玉米棒和闆栗,還有些發黴的松子。
松子上面遍布着白色菌絲,剛扒拉出來的時候,神似黴豆腐。
沒長五彩缤紛的雜毛,鐘盈:好耶!沒有毒!
她當天就用花生芽打了火鍋。
石制托盤又變成了育苗盤,那些玉米粒被珍重地播種了進去;
同時,闆栗被壓成泥,烘烤成一個個小圓餅。
闆栗餅在冷掉後變硬,不如剛出鍋那會兒柔軟,但似乎更甜了一些。
鐘盈捏着鋁箔鍋的邊緣,将它推到火把上烘烤。
——雖然冷掉了也好吃,但她想來點兒熱乎的。
鐘盈一邊吃着,一邊無意識晃腿。
嗯?
她突然發現,腳下的碎石很有意思,故意用力踩下去,腳感非常不錯。
那樣的輕微酸澀感,鐘盈在公園裡刻意鋪出來的按摩步道上體會過。
不過腳下的石頭大道,明顯更純天然一些,原本應該是河床。
盡管現在是幹涸着的,但河床中曾經被流水沖刷的石塊,早已被打磨得光滑,幾乎沒什麼棱角。
它們大多呈現出美妙的溫潤質感,是非常好看的鵝卵石。
鐘盈覺得其中有幾塊好不錯,隻需稍加打磨,就可以穿孔佩戴。
她體會到了機長将一枚石頭珠子戴在手腕,見有人注意,還熱情介紹來曆的心情。
每一顆這樣的珠子,大約都能代表一份特别的回憶。
比如腳下這些,屬于“被困雨季,洞穴探索中偶然撿到”。
當然,遠處的地面上,還有些不那麼光滑,有棱有角的碎石。
它們的色澤明顯暗淡許多。
根據石塊的形态和大小,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哪些區域在漲水時會被淹沒,哪些區域非常安全。
這裡的陸地區域,出乎意料的“幹淨”。
在臨時住所附近,時常見到的蝙蝠和老鼠,在這裡都沒了影。
沒有飛蟲和蚊蠅,也沒有蛛網。
隻有一些線蟲和水熊蟲,它們的行動遲緩,即便受到刺激,仍慢吞吞地蠕動着。
水中活躍的生物反而多一些。
其中有一條暗河的水量格外豐沛。在大廳一角,水面逐漸拓寬,形成了一口看不清底的深潭。
邊緣的淺水區,有一些白得近乎透明的盲蝦在遊動。還有一些灰白色的粗短泥鳅,擺動着長長的胡須。
姑且稱為灰泥鳅吧,它們的數量并不是很多,算得上屈指可數。比鐘盈以前見過的泥鳅小了一圈。
泥鳅并不是純天然的洞穴生物。
它們一般生活在地表。
在以往的夏天夜晚,鐘盈特别喜歡打着手電,在水田裡撈泥鳅。
泥鳅趨光,一抓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