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諸魔山。
位于須彌雨林的東南角,由于周邊的陡峭山脈和多變的地理環境而尚未開化,多沼澤、泥地,通行極其不便。
在須彌這種四季潮濕悶熱的雨林氣候下,動植物腐爛産生的異味簡直稱得上是生化武器。潮濕的空氣仿佛大型蒸籠,隻要待上兩小時就将外來者腌入味。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沼地深不見底的可怕吞吐量報廢了不少教令院學者的各類器材和研究資料。這也讓此地每年必登教令院投票‘最不樂意出差的地方’TOP3,每年來此處勘探後遇難的學者隻多不少。
也不知道自己那個倒黴上司是不是成了其中一員。
在化城郭和巡林員确認了‘五天前的确有像是艾爾海森的學者前往降諸魔山,但還沒有收到過降諸魔山處發出的求救信号’後,納伊揮别盡職盡責的巡林員們,順着雨林下坡時的慣性借勢飛快在山林間滑行奔跑。
虛空打開地圖定位,清晰的錨定納伊在雨林中的具體方位幫助她确定方向。同時,随着逐漸接近目的地,另一個被特殊标記的信号源正不間斷的在降諸魔山附近閃爍。
——看來的确是在這裡。
當然,大書記官助理的工作内容并沒有‘學會在林間高速移動’、‘把上司抓回辦公室督促他好好幹活’這幾項。但由于上司本人的秉性問題(主要是艾爾海森真的很會溜号),助理也不得不随之一同習得各種有用無用的技能。
其中也包括‘在上司的虛空終端裡裝個定位器’。
而剛才那個特殊标記的信号源,就是定位器發出的。
事先申明,納伊對于偷窺、跟蹤、探究艾爾海森這麼一個二十來歲的大男人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興趣,此舉僅為工作便利。
畢竟艾爾海森的工作量堆積會間接影響其他人打擾納伊的頻率。而他拖延的最高記錄是六大學派的賢者和導師們以及行政部的學長學姐一齊堵在書記官辦公室門口給納伊施壓,讓她越權通過審批。
那次經曆的繁瑣和郁悶程度逼得納伊連夜跑到智慧宮把虛空裝置使用手冊反複讀了三遍,并讓她這個素論派學者無師自通學會了妙論派機關術的個中原理,最終成功在艾爾海森的虛空裡裝上了定位器。
這也是納伊每次在工作堆到一定極限時總能想辦法幫各方同僚從須彌某處抓出一個艾爾海森讨到簽字審批的手段之一。
可惜降諸魔山這邊離須彌主城有一定距離,信号差。即使到達了目的地,定位器也隻能反饋大緻的方向,沒法精準定位。
真想讓教令院在這也搭個基建……雖然很大可能會因為經費和後續維修費用而被駁回。雨林對器材的腐蝕能力不容小觑,金屬污染也是一個大問題。
一邊在心裡漫無目的的思考着,納伊一邊打量着四周。
如果有人在這裡長時間滞留的話,應該會留下紮營的痕迹才對。
她從高處瞭望四方。已經逐漸昏暗的森林視野不佳,粗略望去,雜亂的枯枝和落葉堆成厚厚一層緩沖墊,間或夾雜着一些不知年代的機械遺迹和古舊的墓碑,除此之外,看不到屬于活人的集群。
沒有明顯的火光或是被翻整過的土地,沒有簡易雨棚、樹葉床等雨林露宿必備品,連一點像樣的食物殘渣都沒有,隻有受驚的小動物丢下咬過的幾枚野果逃竄入樹林間的悉索聲。
——山崖附近沒有明顯的生活痕迹。
至少近三天裡,這裡應該就已經沒有人在崖邊往來了。納伊看着附着着厚厚一層水汽的枝杈。大自然的自我修複能力悄然運作,人為踩踏的痕迹已經被層層雨水沖刷的極淺。
依靠生活痕迹來尋人的路是走不通了,先按照定位器的方向下去看看吧。
思及至此,納伊紮緊随身包的包帶,給自己束上攀登繩,順着陡坡敏捷的向下攀岩。
降諸魔山下層多河流,水層薄,流動性強,也加深了沼澤的隐蔽程度。由于日降雨量較大,除了一些上古時代就留在這裡還頑強經受着雨林拷打的機械和不忌諱環境的水生蕈獸,這裡也是森蚺、鳄魚和各類蟻蟲蚊蠅最喜愛的宜居場所。
納伊随手撿起一根長度合适的樹枝,一邊拍打四周的草叢以防突然出現的爬蟲類,一邊警戒前進。
大約在雨林中走了近三十分鐘,視野逐漸開朗。夜色下的山谷受月光垂憐,露出清冷遺世之姿。古代戰争時遺留下的巨型機械巨人從迷蒙雨氣中露出其冰山一角。
足以與山脈比肩的高大機械被埋在山崖之間,這可以稱得上降諸魔山的地标一樣的造物。
自二十年前教令院結束了對這部分遺迹的勘探後,這裡就解除了封鎖,允許普通學者和冒險家自由享受泥漿泡澡的樂趣。
目的地到了。但别說類似艾爾海森的人,連隻蜥蜴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