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楊婵傳奇[洪荒+哪吒+寶蓮燈+封神] > 第81章 心魔為何

第81章 心魔為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赤腳大仙詫異,等會兒?不是說通商嗎?這也不是通商的意思啊?

來前玉帝特意囑咐了,三界通商太荒誕,肯定不可行。但是為了王母的面子,玉帝決定不出面了。讓他們組織了一批仙官,準備硬頂着不通過便是。大不了,像之前一樣在小節上讓讓步,讓娘娘不至于下不來台。

這怎麼,王母娘娘提議的分明是三界通衢诏。其意為三界往來如大道般暢通無阻,打破仙、凡、妖、冥之間的壁壘,如四通八達之路,讓各方皆能尋得發展機遇。

這聽着,挺有道理。大夥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畢竟,颛顼帝絕地天通夠後,天庭神仙們等閑去不了人間也很不舒服。若是不奉召就下界,很容易沾染一身煞氣冤孽回來,十分麻煩的。

與此同時,地界大殿,承天娘娘撫着袖中王母當年送花仙入幽冥時所贈的鳳紋玉牌,聽着手下鬼差禀報天庭異動。

身旁的閻王戰戰兢兢道:“娘娘,天庭此舉恐破陰陽平衡,咱們當真袖手旁觀?”這王母娘娘背着玉帝做這麼大的決策,真不怕大天尊之怒!?

承天娘娘輕笑出聲,“當年王母助我平定九幽之亂,如今不過是還她一個人情罷了,我們地界同意此诏。”指尖劃過案上生死簿,啊,不,是人書,密密麻麻的姓名間,一道金光正悄然蔓延。當初,她幫我。今日,我幫她。因果在此,任誰也挑不出毛病來,承天娘娘笑意更深。

遠古之後,人族開始衰弱。上古時期,仙凡界限模糊不清。神明與凡人混居,雖有過一段和諧共生的歲月,卻也埋下了無窮隐患。

那時,仙神憑借超凡力量随意幹預人間事務,時而為某些凡人降下無量福祉,時而又因一時喜怒引發無邊災禍。部族間的紛争常因仙神的介入而愈演愈烈,凡人的命運在神力博弈中飄搖不定。

颛顼帝目睹這一切亂象,深知長此以往,凡人将永無安甯之日。他懷着對蒼生的悲憫,毅然決定斬斷仙凡之間過于緊密的聯系。手持巨斧,以無上神力劈開天地之間的通道,天柱傾塌,仙凡自此分隔。這一壯舉被後世稱為“絕地天通”,其本意是為凡人建立起一道屏障,讓人間能夠脫離仙神的直接掌控,自行發展、休養生息。

那位五帝之首希望通過此舉,讓凡人能夠憑借自身力量,在這片大地上耕耘、繁衍、建立秩序,擺脫對神力的過度依賴,通過知識的傳承悟道,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承天娘娘聽過他的設想,神明應高居天界,守護天地法則,而凡人則在人間遵循自然規律,自力更生,兩者互不幹涉,各自安好,各自得道。

然而,事與願違。

“絕地天通”雖切斷了仙神直接幹預人間治權的途徑,卻也産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

彼時,衆多修仙門派認為人間濁氣漸重,不再适宜修行,紛紛舉派遷入隐秘的洞天福地。這些門派帶走了珍貴的修行秘法與高深的道統傳承,最重要的是很多知識的傳承斷絕了,人間的修行資源日益匮乏。

尤其是扶桑樹自動進入湯谷後,人族的智慧似乎也蒙塵了一般。諸多知識被遺忘,被掩蓋,被蒙蔽,不斷在倒退。

随着時間的推移,五帝變遷,凡間道統也逐漸斷絕。到夏興時,曾經興盛的修行之風,變得寥寥無幾。到商興時,凡人失去了與道溝通的橋梁,隻能在蒙昧中艱難探索。雖偶有天資卓越者能夠自行悟道,但終究隻是少數。曾經與仙神交流、學習的機會一去不返,人間的發展陷入了新的困境,這與颛顼帝最初為凡人謀福祉的初衷背道而馳。

而且,颛顼帝揮斧斷天之際,混沌震蕩,不僅撕裂了仙凡通道,更斬斷了陰陽兩界的隐秘聯系。原本陰陽兩界尚有幽微裂隙相通,亡魂可循着月光與夢境的指引,偶爾重返陽間故土。戰死沙場的英魂,亦能暫借軀體完成未了心願。自天柱崩塌,天地法則重鑄,陰陽兩界如被鐵幕隔開,裂隙盡數閉合。

黃泉路上,無數亡魂徘徊悲泣。他們望着對岸的人間煙火,卻再無法觸碰生前摯愛。曾有稚子夭折,母親在墳前日夜呼喚,魂魄雖聞聲而動,卻在觸及陽世邊界時被無形屏障彈回。亦有将軍馬革裹屍,執念驅使魂魄欲返營寨布防,卻隻能眼睜睜看着軀體逐漸冰冷,自己的靈體消散在陰陽交界處。

陰間閻羅循新定法則,築起重重關卡。奈何橋、孟婆湯、六道輪回成為亡魂不可逾越的秩序,唯有極少數受天地眷顧的特殊存在,方能在機緣巧合下借屍還魂。

尋常百姓若想讓親人還陽,除非有大羅金仙以通天徹地之能,強行撕開陰陽壁壘——可這等手段,不僅要耗損巨量神力,更會擾動天地秩序,引發陰陽失衡之禍。

久而久之,陽間百姓對生死愈發敬畏,陰間也因枉死亡魂滞留漸生亂象。不得已之下,有了枉死城。那些陽壽未盡的孤魂野鬼在兩界夾縫中掙紮求生,怨氣凝結成瘴。陽間術士為溝通幽冥,不惜施展禁術,卻往往引火燒身。

“絕地天通”種下的因果,如藤蔓般在三界蔓延,讓無數生靈陷入求而不得的困局,直至千萬年後,仍在等待破局之人。

而那枉死城中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已經快走火入魔了,玉鼎真人與截教五天君陪着揪頭發。誰讓他們找不到太乙夢中所謂水火風土木之靈呢,那些掌管着靈物的神,終歸隻在夢中有,現實中找不到,自然無法超度枉死亡魂。

王母娘娘之策若可行,枉死城冤魂便多了一條路。

南極長生大帝于丹房閉關,忽有一縷神識探知天庭異動。

徒兒捧着玉碟急報,“帝君,王母娘娘已欲要強行通過三界通衢诏!”

長生大帝望着爐中即将煉成的金丹,淡然道:“既不違天條,又能惠及衆生,何樂而不為?”拂塵輕揮,丹房外缭繞的雲霧中,竟浮現出凡界衆生歡笑的幻象。衆生有靈,皆可成仙,有何不對。

當年颛顼帝執斧斷天時,衣角獵獵作響如燃燒的玄色火焰,他望着崩塌的天柱與四散奔逃的仙神,眼中滿是“為萬世開太平”的決然。南極長生大彼時還是闡教外門弟子,隻覺得這位人皇之姿如此雄壯。

那時的他不會想到,這道隔絕仙凡的天塹,竟成了鎖死三界生機的巨枷。

凡人困于濁氣漸重的人間,求道無門,隻能将希望寄托在轉瞬即逝的傳說裡。枉死的亡魂在幽冥受盡苦楚,連回望故土都成了奢望。而仙神們被困在九重天上,望着曾經鮮活的人間煙火,空留滿袖寂寞雲霭。

瑤池仙宮,淩霄寶殿,卻暖不過神仙們漸冷的心。仙娥們輕揮廣袖,舞不盡對凡間的思念。仙君撫琴弄箫,奏不出往日與凡人對飲時的暢快。曾經熱鬧非凡的仙凡盛會,如今隻剩天庭單方面的法會,鐘聲在空蕩蕩的天際回響,驚不起半點漣漪。

人間的頹勢在歲月中愈發明顯,曾經能與仙神對弈的大能修士漸漸凋零,洞天福地日益枯萎。新生的凡人孩童即便天賦卓絕,也難以窺見仙道真容。

各方有志之士,如那龍女寸心、西嶽神女楊婵,雖心懷壯志,卻如困在蛛網中的飛蝶,每一次振翅都被天地法則束縛得愈發艱難。

反觀玉帝端坐在九龍沉香辇上,俯瞰三界的目光平靜無波。他的冕旒輕晃,似将人間的悲喜都擋在珠簾之外。面對朝臣們關于重啟仙凡通道的奏請,他總是以“天道自有定數”搪塞。

有人說玉帝安于現狀,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威嚴。也有人揣測,他是在等待一個足以打破僵局又不緻引發大亂的時機。隻是這一等,便是千年又千年。

南極長生大帝丹爐中紫火明滅,映得他眉間道紋忽隐忽現,靈台間推演的卦象卻如亂麻糾纏——玉帝與上清道人在淩霄寶殿論道已久不出,王母娘娘竟要在此刻強推三界通衢诏,這般巧合,絕非偶然。

“陛下素來謹慎,怎會任由新政在論道時悄然推行?”他望着丹爐中即将成型的金丹,玉色丹丸表面竟泛起絲絲裂紋。

南極長生大帝袖中掐算,卦象中的天機如迷霧重重,玉帝的态度在卦辭中若隐若現,似默許又似制衡,倒像是在刻意留出缺口,引各方入局。

而王母娘娘雷厲風行的手段,更讓他心生警惕。記憶中瑤池那位端坐鳳辇的正神,向來深谙權衡之道,此番卻如此急切,怕是早已看清三界症結,不願再等。

忽然想起王母與他閑談時,曾望着人間戰火歎道:“仙凡永隔,終是死水一潭。”此刻想來,那時便已埋下種子。

殿外弟子送來密報,南極長生大帝卻将奏疏擱在一旁。

他輕揮拂塵,驅散丹房内紊亂的靈氣,沉聲道:“傳令下去,我等隻管守好本分,其餘之事……”眸光掃過窗外翻滾的雲霞,“且看這場棋局如何落子。”玉帝的沉默,王母的急切,背後皆是三界大劫将至的征兆。

還有那位東華帝君,當真入世人所想的那般耿直嗎?他可是太初水澤中唯一留存下來的神明,當真就一點私心雜念都沒有?

一場隐秘的風暴已在黑暗中悄然醞釀,那看似能帶來生機與希望的通途,或許正是大劫的可怖引子。

在天庭仙宮之中,向來養尊處優的仙人們因這道诏令而人心惶惶。那些習慣了在雲端俯瞰凡人的高高在上者,擔憂着凡人湧入仙界會打破原有的秩序與甯靜,觸動他們的既得利益。而一些心系蒼生的仙官,雖認可通衢的初衷,卻也深知變革之路必定荊棘滿布,稍有不慎便會引發不可收拾的混亂。

而此時的西王母國,楊婵望着天邊壓境的烏雲,心口突然發燙。她不知,自己已然成為這場三界變革的關鍵一子,更不知,當王母娘娘在三界通衢诏上落下朱筆的那一刻,整個天地的秩序,都将被徹底改寫。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