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暖閣,她當即沉入滿桶的熱水中,用滾燙的水驅散周身寒氣。
原主丫鬟問素端着托盤,繞過屏風走進來,“郡主,這是剛熬好的姜湯,趁熱喝了吧。”
“嗯,”林若溪端過,直接倒入喉中,辛辣的味道一路從喉管沖入胃中,帶來火辣辣的熱意,激出一身冷汗。
摸了摸胃部,感覺效果還不錯,“再來一碗,”她惜命的很,不想生病。
“是,”問素連忙應下,接着道,“太醫已經候着了。”
林若溪沒說什麼,再泡了一會兒,感覺身體暖起來了,這才穿好衣服,去外間等候太醫過來。
被請來的是林家熟悉的江太醫,醫術超群,在太醫院擔任副院判。
以他的身份,宮妃都請不到,隻給皇帝,皇後和太子看診,林家是皇帝特許,交給江太醫負責。
因此一說昭華郡主落水需要看診,他便過來了。
他是從小負責看顧原主和林如清身體的,所以原主和他頗為熟悉。
林若溪也按照原主的樣子,直接喊,“江伯伯。”
江太醫肅着臉不說話,直接伸出手把脈。
他已經六十有餘,胡子發白,是衆人眼裡公認的老人,加之原主是他照看長大的,也就少了些忌諱。
把完脈,江太醫面色更差了,冷聲道,“受寒了,嚴重到影響将來子嗣,必得好好調養上一年半載,你怎麼這麼不小心。還有你身邊跟着的丫鬟呢,主子掉下水都不知道,真是沒用!”
原主有許多伺候的人,四個教養嬷嬷,是皇家送來專門伺候她的,經過精心調教,無一處不妥帖,認真負責,又不會越俎代庖。
還有八個大丫鬟,不是幹雜事的,而是協助她處理各種家産。
林家打了三代人的仗,從開國便是侯府,自然是忠君愛國,但該拿的東西也沒少拿,加上皇家的各種賞賜。
可以說,林家豪富,家産數不勝數。
而林家的人少得可憐,封爵後,所有家産除了爵位自帶的那部分産業,其餘都被一分為二,林若溪和林如清一人一半。
那龐大的數量,光靠原主一人,根本處理不完,所以她着重培養了幾個大丫鬟,幫她管理這些産業。
産業上的管事每年向府裡彙報,都由她們接洽,審核無誤後,再呈報給原主。
所以,她們不是大丫鬟,幾乎相當于ceo了。
而照顧原主的,是八個二等丫鬟,也有不同的分工,兩人一組,分别管理她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交際往來等平日生活中繁雜的事。
當然,她們不隻有兩個人,每人手下還都有四個三等丫鬟,這就是三十二個三等丫鬟了。
再加上年紀更小的,作為一二三等丫鬟預備役提前培養的,她名下光丫鬟便有一百多人。
而這,僅僅是丫鬟編制,她還有着諸多侍衛和小厮,隻不過他們通常不會近前,要靠丫鬟們傳話。
另外,作為有封地的郡主,還有隸屬于她的府臣,那些人不住在昭華郡主府,都在封地内,每兩年回來一次,彙報封地情況。
她的封地有兩個縣那麼大,每年上交的稅收超過了十萬兩,這還是原主稅率隻十取一,并要求當地管衙不得超過十取三,加其他苛捐雜稅,也不得超過四的情況下。
十取四,聽起來就已經上交了一半,可當地百姓是整個州府内,乃至隔壁州府最富裕的縣了。
因為當前朝廷規定稅收十取三,本地關衙還要取走兩成,再加上額外的苛捐雜稅,老百姓能留下十之二三就已經算不錯的了。
這年頭吃不飽的人比比皆是。
而原主的封地内,屬官用的是當年林家軍的親眷,他們犧牲了,留下的老弱婦孺,一直都是林家在照管。
這些年,也考出了一些人才,或者因恩封過的不錯的,有人自己去尋前程了,林家不會阻攔,反而推上一把。
有人想要報答林家,為林家做事,原主便安排他們成了屬官或者打理産業之類的。
因此,即便這些年,林家隻剩下女人和小孩,産業也一直在擴張,隻不過沒擺在明面上。
畢竟,不能惹皇家的眼。
另外就是,皇家這些年多多封賞優待,是因為林家拿出了‘全部家産’,犒賞當年犧牲的林将軍家屬。
當年朝廷内憂外患,雖然北邊打赢了,可還有西南和南邊,朝廷拿不出錢來。
所有犧牲将士的安撫,都是林家出的,為此,林家是砸鍋賣鐵。
其實并沒有損根基,那些能錢生錢的産業,比如田地,店鋪,作坊等,賺錢的營生都留着,大頭是林家近百年打仗積累的财富。
各種的金銀珠寶,古董玉器,能賣的都賣了,加上房産。
當年林家也是有機會興旺起來的,所以林侯爺多多置辦了房産,就想着等孫子孫女多起來都分一分。
沒想到國家生死存亡,林家盡皆戰死,隻剩下林若溪和林如清兩個獨苗,那留着那些房産有什麼用?
都是京城好地段的,留下兩座,林若溪現在居住的昭華郡主府,和原本的侯府,剩餘的都賣了出去,價格斐然,一座便是十幾萬兩。
而林家把家裡搬空,房産都賣完的情況下,看着就光秃秃了,賬面上也隻剩下一些田地和店鋪,但也不多。
這就是明面上的産業,其實林家隐藏了更多。
隻不過,光明面上的就足以支付犧牲的林家軍賠償了,所以剩下的沒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