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兩次就算了,次數多了,皇帝猜疑心大起,最後逼反了太子。
太子烈性,一把火燒沒了整個東宮,妻妾子女皆亡,自己也自刎而亡,可謂凄慘至極。
皇帝事後才後悔,追封為義忠親王也沒用了,人都已經死了。
這就是一出無解的局,太子不死便要受到猜疑忌憚打壓,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
而那剩下的五分之一寵愛,皇帝給了天縱奇才,天資粹美的嫡幼子,也就是六皇子蕭承軒。
他是繼後成為皇後二十年生下的幼子,比前面的兄長小5歲,更是比太子小了整整20歲,對太子不具有威脅,加之從小聰明機靈,獲得諸多寵愛。
但他遭到外家秦家牽連,英年早逝,可謂天妒英才。
秦家被誣告謀反,皇帝震怒,下令滅秦家滿門,秦家所出繼後自刎于内廷,而六皇子也遭到貶斥,被貶至東南邊境,并在路上遭遇多次暗殺,受傷感染重病而亡。
皇帝遭遇噩耗,悔不當初,把屍體招回,安葬皇陵,以親王規格下葬。
但這一點用都沒有,六皇子也沒留下個一兒半女,隻餘舒清雪一個遺孀,守着一座空蕩蕩的王府,後面耐不住寂寞,和侯逸勾搭成奸。
除了這兩個嫡子外,其餘皇子皆是庶出。
二皇子乃貴妃劉氏所生,正是這關平侯親外甥,别看現在皇帝對貴妃,二皇子,以及關平侯青睐有加,也不過是把他們培養起來,充當太子的磨刀石罷了。
等太子死後,皇帝直接遷怒于他,奪爵圈進一條龍,不到半年就病死了。
而三皇子母妃乃賢妃,是世儒關家的女兒,因從小喜愛詩詞,性格溫文爾雅,如果上位,可能會是個仁君。
但偏偏腦子不清醒,參與到太子與二皇子的争鬥中,被第一個炮灰。
之後便是五皇子,他原是太子的擁趸,卻被皇帝查出,在太子身後挖牆角的不義之舉,而太子諸多罪名中,其中一半是他構陷的。
太子死了,便再次成為皇帝的心肝寶貝,查出此事,直接龍顔大怒,重打五皇子五十大闆。
宮人見皇帝盛怒,哪怕有他生母甄貴妃求情,也沒能幸免,之後或許是有人暗中下了手,收買庭仗的太監,五十大闆生生将他打殘了,落下一個腿腳不便的毛病。
于是,整個王朝,就隻剩下一心低調做人做事的四皇子。
他也因此在皇帝悲痛重病後,被委以重任,繼承皇位,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這便是書中元春省親,嫁的皇帝。
當然這些後續發展,侯逸并不完全清楚,但他知道,紅樓隐射清朝的内容諸多,并不完全是康熙朝的事。
像先帝退位,成為太上皇,便是乾隆朝發生的事。
但涉及到奪嫡之争,就必然多多少少和九子奪嫡有關。
所以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四皇子,即便排位不是,也會是像四皇子那般性格做事低調的人。
而縱觀整個王朝,就數四皇子最為低調,辦事能力還很強。
太子沒可能,和太子打得有來有回的二皇子也沒機會,高調招惹諸皇子嫉妒,甚至連太子也不滿的六皇子更不會是那個人。
而五皇子,沖着他是甄貴妃的兒子,便不可能。
書裡甄貴妃也隻當到了太貴妃,而不是太後。
所以就隻剩下三皇子和四皇子,三皇子太過軟弱,時常被外家拿捏,聽從外祖父,舅舅,甚至母妃的意見,沒有自己的主見,才華再好,也不在皇帝的選擇範圍内。
所以侯逸敢肯定,未來的皇帝必定是四皇子。
那他借助舒家的權勢,提前暗中投資四皇子,等到他上位,也必定是年羹堯那般的人物。
但他不會像年羹堯那般嚣張跋扈,也不會送妹妹進宮,屆時隻要低調點,學一學張廷玉,未必不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眨眼間,侯逸便考慮了這許多,果斷放棄之前的打算,抱住舒清雪向前劃。
未來六皇子妃又怎麼樣,和他有了肌膚之親,婚事定然會告吹,且他是為了救人,六皇子再生氣也怪不到他頭上。
想到此,侯逸眼神閃了閃,故意抱緊了點,還讓舒清雪的嘴唇貼在他脖頸邊的皮膚上,稍微側身調整了下位置,讓岸上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聽到此起彼伏的抽氣聲,他心中暗喜,正待抱着人遊上岸,隻覺舒清雪身上傳來一陣巨力,連帶着他都被拽入水中。
舒清雪被來人抱住,知道自己換親的計劃成功,當即欣喜不已,不過,這冰冷的池水凍得她瑟瑟發抖,渾身僵硬,說話都沒力氣了。
想到前世伊清雪便是因此失去生育能力,當下纏得更緊,從侯逸身上汲取溫度的同時,也想讓他快點帶自己上去。
沒想到,突然一陣巨力拽住自己往下扯,頓時一慌,連忙抱緊侯逸,正好打斷了他換氣的動作。
“咕噜,咕噜噜,”兩人一陣嗆水,頓時手忙腳亂,忍不住一陣驚慌失措的撲騰。
舒清雪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意外,驚慌之下,隻能死死纏住侯逸手腳。
這和之前不一樣,之前有準備,她是清醒的,知道避開侯逸的四肢,讓他遊泳。
可這次,完全是驚慌失措後的自然反應,且她害怕急了,害怕有水鬼纏着自己,想要讓自己替死,當下更不敢放手了。
而侯逸既然敢實施這個計劃,就說明他有點遊泳底子在身上,可手腳被纏住,怎麼都甩不脫,還是這麼冰冷的環境下,很快便發現自己體力不支,心下大駭,想要甩開身上的人,卻發現怎麼都甩不開。
兩人在水下一陣撲騰糾纏,看得岸邊的人連連驚呼。
“快快快,救人呀,他們都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