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暗流初顯
皇帝在翊坤宮小花園“偶遇”并“勉勵”了璟貴妃幾句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後宮。
對于這座消息流通速度堪比現代互聯網的紫禁城來說,皇帝的任何一點動向,尤其是關于後宮妃嫔的,都會被無限放大和解讀。
林靜明顯感覺到,來自各方的關注更多了。去給皇後請安時,其他妃嫔看她的眼神更加複雜。淑妃的敵意幾乎毫不掩飾,話裡話外總是帶着刺。而德妃依舊溫婉和煦,甚至還主動送了些她自己宮裡培育的名貴菊花給林靜,說是“賀妹妹身子大安,得皇上垂憐”。林靜謝過之後,卻讓秦嬷嬷仔細檢查了那些花,确認沒有問題才敢擺在殿内。
“娘娘,您是擔心德妃娘娘?”翠兒不解地問。
林靜搖搖頭:“小心駛得萬年船。在這宮裡,誰是真心,誰是假意,我們都得仔細分辨。”經曆了現代社會職場的洗禮,她深知笑裡藏刀的可怕,更何況是在這個等級森嚴、人命如草芥的後宮。
除了後宮這些女人的小動作,林靜也開始留意前朝的消息。雖然深宮婦人不得幹政,但她知道,後宮從來都是前朝政治的延伸。她現在的身份是太傅李嵩之女,她父親在前朝的地位,直接關系到她在後宮的處境。
她旁敲側擊地向秦嬷嬷打聽朝堂上的事情。秦嬷嬷起初還很 hesitant (hesitant - English word used), 告誡她後宮嫔妃不宜過問政事。但在林靜再三保證隻是“想多了解些,免得給父親惹麻煩”之後,秦嬷嬷才謹慎地透露了一些信息。
原來,當今皇帝齊延祺登基時年僅十七,先帝驟然駕崩,留下遺诏,命首輔大臣王允誠、太傅李嵩、鎮國公(淑妃的父親)三人共同輔政。但三年來,王允誠憑借先帝的信任和自身經營多年的勢力,逐漸架空了另外兩位輔政大臣,獨攬大權。尤其是鎮國公,因為手握兵權,早已被王允誠視為心腹大患,處處受到排擠和打壓。而她的父親李嵩,是文官領袖,門生故吏遍布朝野,雖然不像王允誠那樣權勢滔天,但也算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王允誠對李嵩表面上還算客氣,但暗地裡也沒少使絆子。
“皇上……難道就甘心受制于王大人嗎?”林靜忍不住問道。
秦嬷嬷臉色微變,連忙示意她噤聲:“娘娘慎言!此等話語,切不可說出口!”她壓低聲音,“皇上自有聖斷。王大人是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勞苦功高,皇上敬重他也是應該的。”
林靜沒有再追問,但心裡已經大緻明白了。齊景辰……不,齊延祺,他果然是個傀儡皇帝!難怪他在宴會上會流露出那種疲憊和孤寂的神情。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本該是意氣風發的年紀,卻要背負着整個王朝的重擔,還要時刻提防着身邊那個“敬重”的權臣。
他的處境,比她想象的還要艱難。
幾天後,一件事情更加印證了林靜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