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如銀,涼意侵人。寅時三刻,正是衆人熟睡之時。
阿筝飛出了雲光殿。
……
臨華殿宮門緊閉,隻有兩盞燈籠随着秋風飄晃,這裡是周寶林居住之地。
阿筝停在臨華殿附近的樹上,晶亮的黑豆眼在黑暗中四處觀察,确認無人後,将爪子上的其中一個信箋褪下丢在臨華殿門口,盡力伸長鳥腿把信箋推進去。
這一番動作頗費了些力氣,隻怪腿太短,差點劈叉。
臨華殿門口很是幹淨,青磚路面,無雜草青苔。因此,書箋在地面上也很顯眼,想來明日開門的宮人應會注意到。
做完這一切,阿筝抖抖羽毛飛走了。至于信箋上的小洞,隻能讓自己盡力忽視。
但凡有其他辦法,她也不至于給信箋開孔穿了線。
這線是她從小秋那裡拿的最是普通常用的絲線。筆墨信箋均是讓小陶子從宮人手中淘來的。可以說這些東西各個宮都有,不會被人順着線索查來。
鳥身到底不如人身靈活,她若是直接用腳爪抓住信箋,也怕上面會留下些動物腳印抓痕。
思來想去,也隻有這個方法才能不觸碰到信箋。
阿筝又如法炮制給永壽宮娴妃、方甯宮惠妃都送了信箋。
是的,惠妃那裡也送了一封信箋。
起初,阿筝也猶豫過要不要給惠妃送,她原本隻想告知娴妃、周寶林二人。
處于娴妃的角度,她不會容許任何人破壞自己精心舉辦的懷秋宴,必然會想辦法阻止惠妃的行動。
周寶林作為戲中主角,更是會為了自己的安危反擊。
這二人收到信箋,不論是否相信其中内容,一定會有所防備,那惠妃的計劃便不能如願成功。
可惠妃那裡,阿筝想到了小冬。若以古人視角來看,小冬或許是背主之人,但阿筝到底不忍小冬因此掉了性命。
雖阿筝知道,從惠妃選定小冬來做這件事時,她的命運便已經注定,不論成功與否,惠妃都不會再留她一條命。
試試也無妨,若是有驚喜呢。
送完三封信箋後,阿筝忽然想到一事。
那日,她變為鳥身在還意林,聽到太子和屬下的對話。太子當時囑咐過:若是惠妃行事不成功便讓屬下幫一把。
如此說來,太子的人必然從中盯着事情進展。她這三封信箋送出,收到之人定會有所改變。
因此,冥冥之中,她也打亂了太子的計劃,不知那位美少年會不會還有後手?
想到這裡,阿筝的背脊還有些隐隐作痛。
太邪門兒了,還是莫要過多招惹。
于是,阿筝調轉了方向,毅然往東宮飛去。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去看看那個小漂亮有沒有在醞釀新陰謀。
萬一還能撿漏些消息,她定會燒香感謝。
東宮的景緻很有些古代園林的美感。
花卉種類極多,但打理得疏落有間。假山交錯盤踞不掩青竹方翠,石徑蜿蜒流暢,曲水環繞外圈引得花枝探頭。
可見工匠用心。
自然也是,太子的住所誰敢敷衍。
餘光看到一片林子,阿筝順好奇地飛了過去,可穿過梧桐林後看到的那一幕,卻令她霎時白了臉,差點維持不住飛行姿勢。
入眼是刺目的大片暗紅,甚至有些血水順着樹枝緩緩滴落,打破了本該寂靜的夜。空氣中漫着濃烈的鹹腥味,随處可見屍身堆疊。
唯有一黑衣少年持劍立于其中,周身冷嘯,狀似修羅。
那是……霍元恪!
地上堆疊了許多具屍身,死狀慘烈。有些屍身仍在吐着血,瞪大的雙目似乎在訴說着不可置信。
沖擊感過于強烈,阿筝呼吸都要停滞了,她好像來錯地方了。雖是鳥身,她的心髒收縮地快要跳出來。
恐懼迫使她下意識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