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疾步緣來天巽降,登雲傲視自從容。
江甯稽首酬恩義,鐘吾淩波展豪雄。
血碧橫傾邊塞外,心丹盡瘁九原中。
孤忠豈伴炎陽墜,殘照栖霞與君同。
話說那義巨子陳明遠,因殺人遭刺配蘇州,不想在紫金山下逢着二虎,結識楊乙堯、王凱等人。次後來到江甯府與沈冉相會,适逢疾風步沈濤公幹歸來,沈冉與陳明遠叙其來曆。此一回正要與衆看官講明。
這沈濤乃是宋哲宗元符三年生人,本是舊時睦州人氏,自小便異于鄰家孩童。看他一副好相貌,身軀長大,為人又十分豪爽,周圍無個不喜歡他的。更兼得一雙好腿腳,饒是比他年長的,竟無一個跑的如他快的。以此鄉人常邀他相幫,托送些書信物件,稱其作疾風步。偶與人家習些槍棒功夫。
長至十二三歲時,忽一日,沈濤雙親攜其往淮西鎮陽城裡,去探一遠房親戚。到了家中,沈濤是個待不住的,隻要出門玩耍。那親戚道:“此處有個段家莊,東西鎮陽人家,無個不曉得的。這段家莊有個女孩兒,喚做淮西天魔,人不敢惹。她父親喚作段老虎,有一哥二大蟲,一弟段五虎,饒你是個小的,亦千莫得罪。”沈濤謹記了。
卻說沈濤出了門,自在街市上行走,遠遠看一夥少年,正在那裡奔走玩耍,内中一個,走跳飛快,衆孩童都不及他。沈濤心下大喜,奔上前去道:“端的好腳力,敢與我賽一賽麼?”那夥見沈濤高大,不覺吃了一驚,都道:“你一個年長的,如何要與俺們小孩兒比試。”沈濤笑道:“噫,你們休看我生的體長,實則與你們年紀相仿哩!”衆人問他年紀,沈濤自道今年一十三歲,随父母從睦州前來探親。衆人笑道:“原來江南那裡有這般模樣的。”一個指着身旁那個黑面皮的道:“他家姓智,是我們中最善跑的。一日曾撞了那個段五虎,也不曾教他追上。你可與他比試,若赢他不得,再與我們較量。”
沈濤歡喜道:“俺在睦州時,未曾遇着對手,且看你的本事。”那黑孩兒笑道:“這個鎮陽城也無我的對手,你若跑赢了我,便拜你為兄。”就教衆少年作證見。當下兩個各自準備,摩拳擦掌,憋起勁來,隻聽得一聲喊,拽開腳步。路兩旁的人,看他兩個如開弓箭般的飛跑。看看這兩個少年,頃刻間從城東跑到城西。起先二人一般的快,未見高下。次後過了個酒樓處,黑孩兒略慢沈濤一步。待向城南奔去,黑孩兒隻覺氣力不加,眼看沈濤跑去一丈開外了,隻得咬咬牙追趕。來到城北時,已不見沈濤的蹤影。黑孩兒今個方見沈濤的本事,心下不由欽佩。
待這黑孩兒回到原處,已是一身臭汗,沈濤自在那裡候了多時,聽他笑道:“是我赢了。”黑孩兒也笑道:“技不如人,哥哥端的利害!”便要拜沈濤為兄時,隻聽一聲咳嗽,就聞道:“這個小哥跑的是好了,隻還是慢了,赢貧道不得。”衆人尋聲望去,一個老道,甚麼模樣?但見:
戴一抹香皂绉紗巾,穿一領金線鶴氅衣。面如美玉,三绺長髯。背插寶劍,隐隐然殺氣橫飛;手執棕拂,飄飄乎怨邪驅散。精神清朗,仙氣氤氲。正可謂風儀與名号,别是一生人。
沈濤聽得此言,心下不喜,就問道:“你這老道如何這般說?我自長至現在,不曾有人跑赢得我。量你一個老者,豈會輸與你?”那老道微微一笑,就道:“小哥若是不信貧道時,可與我跑上一跑。”沈濤雖是不喜他言語,然念他年老,擺手道:“罷了,罷了,我安肯欺老丈。”老道大笑道:“小哥隻恐輸了貧道,怕丢醜,以此不肯比試。”沈濤畢竟年少,那裡經得他這一激,叫道:“好,好!你既要比,我便同你比來,輸了也不教你許諾甚麼,隻是休怪我欺你!”老道冷笑道:“小哥若是輸了,須與我做個徒弟,喚聲師父。”沈濤點首道:“我若輸你,休說叫你為師,便要我離家伏侍,更無話說。衆人都是證見。”
路人都覺有趣,齊來看沈濤與這老道比試腳力。那黑孩兒發個令,沈濤方才動足,不曾想,老道早已飛出數丈開外。不說衆人,連沈濤也不由得驚了,忙腿上發力追趕,隻是趕不上。沈濤此刻轉醒,悔道:“他是個道人,想來施了甚麼妖法,教我難追。”沒奈何,隻得立了足,暗自喘定。
轉眼間,那老道回舊路來,觑着沈濤笑道:“小哥還欲比否?”沈濤搖首叫苦道:“比不得,比不得!你倚仗妖法欺我,如何跑的過你?”老道又道:“既是輸了,可遵前言,稱貧道為師。”沈濤怪叫道:“你非跑赢我,乃是妖法的功,依不得的!”老道複笑道:“你我隻約輸赢如何,未約别個,如何依不得?”沈濤低首不語。
老道見沈濤這般模樣,搖首微笑,遂上前撫其頭道:“貧道若将這法子傳授與你,可願呼我為師?”沈濤聞言,忙變臉問道:“我真可習得這法兒?”老道點首道:“習得,習得!”沈濤大喜,便拜老道道:“願求師父名諱。”老道笑道:“貧道俗姓葛,脫塵俗久矣,今百歲有餘,名已不必相說。”沈濤又問此法的奧妙,葛道人道:“此法名曰神行法,取符紙二張,各自勾畫,以為神行符。拴縛于兩腿上,口中念動咒語,作起法來,即可日行千裡。也可帶得人,隻須将神行符亦拴于腿上,一般的行走。饒使千軍萬馬,亦可帶動,隻是……”沈濤見葛道人躊躇,問道:“隻是如何?”答曰:“隻是為着人多,倘如用了,必吃不消,輕者非傷及殘,重者必定暴斃而亡。不是萬不得已,決不可輕用。”沈濤暗暗記下了,正是:
山海急行堪異象,三軍徒負縱難禁。
他年獨木中流日,誰解丹心未便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