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翎立刻明白了這個發現的意義——這将把裡斯本、倫敦和斯凱島的線索串聯起來,形成一個跨越時空的完整故事。
"馬克能幫忙買下嗎?"
"已經談妥了,"俞瑾言推了推眼鏡,努力恢複平常的冷靜,但眼中的光彩出賣了他,"正好下個月倫敦實驗室有個周年活動,我們可以親自去取。"
雨後的夜空格外清澈,幾顆星星隐約可見。溫翎靠在陽台欄杆上,感受着這個城市熟悉的氣息。一年前,他們帶着"邊界實驗室"的理念出發,如今這個想法已經在三大洲生根發芽,又以新的形式回到這片土地。這種循環讓她想起小森的畫——沒有真正的起點或終點,隻有不斷延伸的連接。
"在想什麼?"俞瑾言輕聲問。
溫翎指向遠處的新月:"想我們第一次在倫敦倉庫過夜的情景。那時還不知道這條路會通向哪裡。"
俞瑾言順着她的目光望向夜空:"現在知道了?"
"知道了,"溫翎微笑,"通向更多可能性。"
第二天清晨,陽光格外明媚。溫翎早早來到工作室,開始整理這些年來積累的數萬張照片。按時間順序排列,它們像一部無聲的史詩——從最初的《羽迹》展覽,到"晨光之家"的誕生,再到三大洲的旅程和上海工人新村的匠人們...
小林推門進來時,發現溫翎對着一組照片出神——那是馬可和王師傅的最新合影,年輕的手和蒼老的手共同捧着一個銅鑄作品。
"溫老師,上海剛發來的消息,"小林興奮地說,"'匠人工作坊'被列入了市政府社區創新案例,要在全市推廣!"
溫翎點點頭,目光卻落在那排照片的起點——小森在"晨光之家"的第一幅畫,稚嫩卻充滿希望的筆觸。從那裡到現在,這條路上已經連接了太多人和故事。
"對了,"小林突然想起什麼,"小森下周有個線上畫展,他特别囑咐要你們一定參加。說是準備了驚喜。"
溫翎笑着答應,同時拿起相機拍下桌上這些照片排列的樣子——不是單獨的作品,而是彼此關聯的系列。這或許就是"邊界實驗室"最核心的發現:世界本是一張巨大的拼圖,每個人、每個故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塊。
俞瑾言帶着新鮮出爐的面包進來,香氣立刻充滿了工作室。他看了一眼溫翎整理的照片,立刻會意:"需要做個回顧展了,《邊界之間》的完整版。"
"不,"溫翎糾正道,"《邊界之外》——關于那些我們尚未發現的可能性。"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那排照片上,為每一張都鍍上金邊。從北京到倫敦,從裡斯本到哥本哈根,再回到上海...這條路上已經留下了太多足迹,而前方,還有更多邊界等待跨越,更多故事等待連接。
溫翎調整相機參數,拍下陽光中浮動的塵埃——那些微小卻真實的存在,就像每一個普通人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痕迹,看似轉瞬即逝,卻在某個時刻,與另一粒塵埃相遇,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圖景。而這,或許就是"邊界實驗室"存在的全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