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幾日,樂思蜀常常會在各種不同的地方碰到甯澈。有時她在論道場中看着宇明婋練刀禦火,和其她師妹們切磋較量;有時她在望羲塔下舒舒服服地趴着,等着出塔的宇熠為她疏通經脈;更多時候這小獸會在曝書樓出現,陪着自己和息邈讀書。
靠着小獸讀書的感覺十分奇妙,樂思蜀翻閱着已經讀過數遍的《流明記》,騰出一隻手摸過甯澈順滑的毛發。她閉上眼,腦海中當即響起那首古老的歌謠,循着歌謠,以及宇明婋在書上所寫的種種筆記,她漸漸勾勒出最适合自己和其她女性修道者的修習之道。
明月牽引着潮汐,也牽引着女性修道者體内的靈力。修道者修習時,應将自然潮水之起伏與自身靈力之運轉聯系一起。潮起時凝神靜氣,随其起伏緩慢但均勻的一呼一吸,靈力在這一呼一吸間奔流不止,直到潮落時暫時停歇。在靈力流淌的過程中,樂思蜀能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姐妹之間神妙且緊密的連結,這種連結讓她修習起來更加輕快。
讀過《流明記》後,樂思蜀有意将靈力彙聚的靈海移入胞宮之内,現世中被部分人忽視或避而不談的月信因此成為她修習路上的又一助力。這幾日月事如期而至時,她對天地萬物的感知力變得比平常更強,積累的靈力也比平時多了幾倍。
“窸窣。”
樂思蜀把手掌平伸出去,一截青翠的竹枝自她指尖生出,她五指并攏,反手将竹枝握在手中,蔥蔥茏茏的枝葉自竹枝上生出,又順她心意化為虛無。
“往後還要‘多管閑事’的話,得再磨練磨練自己的道法才好。”
“息師姐,這匣子是寄給你的嗎?”
“曝書樓裡不能高聲喧嘩,朗山。”
“你聲音也不小啊!”
輕快的腳步聲伴随着祝姓姐妹吵鬧的聲音傳來,樂思蜀收斂了心神,從地上站起身來。息邈也循聲阖上書頁,向着門口望去,被從美夢中吵醒的甯澈很不滿意地低吼一聲,卻仍懶得睜開兩雙眼睛。
“是什麼匣子呢?朗山朗月。”
息邈走到被霍然拉開的門前,看着神情有些緊張的祝姓姐妹,開口問道。樂思蜀放下書冊走到她身邊,也看向姐妹二人。
“這個。”
祝朗山從錦囊中拖拽出一團衣物和毛毯,這團淩亂的東西中間不時發出清脆的撞擊聲,似是什麼機關正在啟動,又仿佛神兵在匣中不平則鳴。
“剛剛我和朗月照常去幫大家取信,在一大堆信箋中看到了這個怪東西。”
“它一直吱呀亂響,還在匣子裡碰來碰去。”
“這上面有妙華的标志,但我們并不能确定它是不是真的來自妙華。”
“你是不是害怕啊,朗月?”
“我才沒有!我隻是好奇而已。還有,不是你說來這裡找息師姐的嗎?”
“我說找息師姐或者大師姐……”
姐妹二人你一言我一語争吵嚷着把話題扯遠,息邈笑着搖搖頭,在和樂思蜀對過眼神後伸手按住那團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物什。
“這匣子不是寄給我的,但如果你們害怕的話,可以先把它放在我這裡。”
她說着将衣物輕輕一扯,一隻雕工精美的匣子登時出現在樂思蜀眼前,兩柄寶劍交錯在匣身,隐隐透出劍氣。束縛一去,匣中的撞擊聲更加明顯,匣子也随之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