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原著中身為教授的鄧布利多為湯姆帶來的入學消息,伊麗莎白留給他的訊息是不确定的、虛無缥缈的,湯姆依舊不明白應該如何接觸那個不一般的世界,他的生活沒有發生變化——他還是孤兒院裡的怪胎。
所以,湯姆産生了期待,他不得不去期待一個莫名出現又莫名消失的女孩,但是,這份期待不是針對伊麗莎白本人的,而是面向她背後的魔法世界。
不過,誰能完全分得清這兩者呢?
至少,在孤兒院時期,伊麗莎白成為魔法世界的代表。
因此,湯姆對魔法世界的期待最終轉換為對伊麗莎白的期待,這是因為對于那時的湯姆·裡德爾而言,伊麗莎白是他接觸魔法世界的唯一渠道。
這也是他憤怒、失望的原因:你讓我等待了三個月又三個月(二人的重逢時間是在六月初)。
這也是為什麼第二次見面他那麼生氣,同時又隐含着一點慶幸,但這慶幸太微弱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他拿走了她的發圈,如從前一樣,作為戰利品,也作為等待的抵銷。
湯姆那會兒是沒有好感的,或者說,好感在等待的過程中消耗掉了。
當他看見小精靈時,衡量價值占據了上風。
湯姆知道伊麗莎白在跟着自己,他能感覺出來對方對他有濃烈的好奇心和較高的容忍度,所以他引着她去到了危險混亂的酒吧(特指文中的酒吧)。
按照原著的說法,湯姆·裡德爾在未遇到鄧布利多以前,常常獨自一人在倫敦的街頭閑逛。也許,他早已掌握了倫敦的所有街道和路線,他清楚什麼樣的地方會遇見什麼樣的人,而一個富家女孩,不可能有進入酒吧的經驗。
她的徘徊、猶豫全部落在了他的眼中。
“會進來嗎?她會做到何種程度呢?”他好奇也興奮着。
作為勇敢追随他的腳步的獎勵,他在她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份子注意到以前,把她拉了出來。
夜色下,朦胧的燈光,如織的行人,潮熱的空氣,環境讓人頭腦發熱。
然而,湯姆·裡德爾清楚,他前所未有地感到冷靜,彷佛化身為一條隐藏在幽暗角落的等待捕獵的蛇,他問出了那句寵物。
可是,居然是想成為他的朋友嗎?
他不信任她,他不知道對方為什麼了解自己的姓名,還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偶爾的熟悉。
古怪的行為背後往往有強烈的渴求。
如她所說,他們彼此需要——他需要她對魔法世界的了解,那麼她呢,她在渴求什麼?
湯姆不知道,但是此刻的他無比清晰地認識到,他迫切地需要這個行為奇怪的女孩幫助自己接觸魔法世界,所以,他還是答應了。
當他們一次又一次接觸時,當他聽到仿佛重物掉落的聲音從而回頭張望時,不可否認,在他看到伊麗莎白的那一瞬間,他依舊是憤怒的、仇恨的,甚至還帶上了對她前幾次行為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