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薇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低聲斥責了助手幾句。雖然聲音不大,但她臉上那一閃而過的不耐煩還是被鏡頭捕捉到了一些。
彈幕立刻活躍起來:“哎呀,全姐裝都不裝了嗎?”、“小失誤,問題不大吧?”、“女神别生氣,擦幹淨就好。”、“感覺她壓力好大。”
沈蕪這邊,油鍋已經燒熱。她提起拍好粉的鳜魚,輕輕抖掉多餘的澱粉,然後小心地放入熱油中。魚肉遇到高溫,瞬間收縮,花刀立刻翻卷開來,如同根根倒豎的毛發。她用勺子不斷将熱油淋在魚身上,确保受熱均勻。
很快,魚肉變得金黃酥脆,被她用漏勺撈出,瀝幹油分,擺在盤中,魚頭高高昂起,魚尾舒展,活脫脫一條翹首擺尾的松鼠。
這造型一出來,現場和直播間都響起了一片贊歎聲。
“哇!這形狀可以啊!”
“炸得好漂亮!看着就酥脆!”
“比我想象中厲害多了!”
“傅太太有點東西!”
最後,沈蕪将滾燙的糖醋汁“嘩”地一聲,均勻地澆在炸好的鳜魚上。酸甜的香氣瞬間爆發開來,與魚肉的酥香交織在一起,引得人口舌生津。撒上幾顆焯過水的青豆和松子仁作為點綴就成了。
腌笃鮮也差不多好了。掀開砂鍋蓋,一股混合着鹹肉、鮮肉和春筍的香氣袅袅升起,湯色呈現淡淡的乳白,清澈不膩。她放入燙好的百葉結,稍煮片刻,便可出鍋。沒有過多調味,隻依靠食材本身的味道。
就在倒計時剩下最後五分鐘的時候,沈蕪将兩道菜穩穩地端上了展示台。金黃油亮的松鼠鳜魚,形态逼真,酸甜誘人。一碗清雅的腌笃鮮,湯色清亮,鮮筍碧綠,鹹肉紅潤,鮮肉白嫩,百葉結吸飽了湯汁,散發着樸實而醇厚的鮮香。
兩道菜,一道酸甜,一道清鮮,對比鮮明,卻又都緊扣着江南的“故鄉”印記。
沈蕪輕輕籲了口氣,用手背擦了擦額角滲出的細汗,她看向評委席,目光與梁頌賢的眼神短暫相遇,又迅速移開。
其他選手也陸續完成了作品。一時間,展示台上風格各異,香氣交織。
小帕走到台前,聲音帶着興奮:“哇!各位老師的作品都已經完成了!真是讓人垂涎欲滴!接下來,就到了我們最激動人心的品鑒環節!有請我們的評委老師!”
現場的氣氛,再次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品鑒環節開始,氣氛比剛才烹饪時更加緊張。18位大衆評委早已按捺不住,眼神在各色菜肴間流連,而三位專業評委表情嚴肅,準備開始他們的“味蕾考驗”。
按照抽簽順序,首先品嘗的是董師傅的作品。
董師傅端上他的“北方疙瘩湯”和“家常肉餅”,旁邊還放了一個他剛剛捏好的、笑容可掬的“福”字面人。
“這疙瘩湯,是我們北方人從小喝到大的,沒什麼花哨,就是個暖和實在。”董師傅憨厚地笑着介紹,“肉餅也是家裡常做的,皮薄餡兒足。”
評委們依次品嘗。疙瘩湯熱氣騰騰,面疙瘩筋道,湯味淳樸;肉餅外酥裡嫩,肉香四溢。
蘇政先生首先點頭:“嗯,很地道的家常味道,吃着舒坦。這面疙瘩做得好,不軟爛,有嚼頭。透着一股子質樸的功夫。”
李明軒也點頭贊同:“董師傅的手藝代表了一種傳承,這種最本真的味道,恰恰是現在很多餐廳所缺乏的。從商業角度看,這種‘家的味道’其實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梁頌賢拿起湯匙,舀了一勺湯,又嘗了一小塊肉餅,表情沒什麼變化,隻是淡淡地說:“疙瘩湯火候不錯,但調味略顯寡淡。肉餅餡料紮實,但餅皮可以再酥脆些。面人倒是栩栩如生,為這道‘故鄉的味道’增色不少。總體而言,是合格的家常菜,勝在情懷與手藝。”他的評價雖然依舊帶着挑剔,但對董師傅這位非遺傳承人,顯然還是保留了幾分尊重。
大衆評委們也紛紛給出了不錯的評價,很多人表示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