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新年前一天,連日來的雪終于有了停緩的迹象,蘇會民一家六口搬進了建好的新宅裡。
包含堂屋在内,新房子一共有八個房間,院子很大,灑掃得幹幹淨淨,推開院子的木門,正中間是堂屋,左邊過來第一間是蘇會民和喻娟芳的房間,第二間是棠棠的房間,右邊數過去第一間是蘇覺生的房間,第二間是蘇覺孝的房間,第三間是蘇覺勝的房間。
進門左手邊先是一個堆放柴火的地方,幹柴碼得整整齊齊,再過去一點就是廚房了,進門右手邊是砌的一個養雞的雞舍,然後是一塊提前留出來的菜地位置,還沒有開墾。
蘇會民專門找人借來了一輛三輪車,來回了兩三趟,總算把原先南屋的家具都給搬進新家了。
空蕩蕩的家裡填滿了家具,檐下挂着金黃的玉米棒,門上已經貼了春聯挂了燈籠,棠棠把紅色的窗花往窗戶上粘,小院很快就充滿了喜慶的煙火氣。
棠棠把搬過來的課本給一本本擺到課本上,她這個房間沒盤炕,角落裡擺了一張一米二寬的小床,上邊鋪着藍色碎花的軟被子,窗前擺着一張書桌,還有用來放衣服的深棕色立櫃,窗棂刷成了綠色,還挂上了白色镂空的窗簾,光是走進這個房間就感覺香氣直往鼻子裡灌,令人感受舒适和愉悅。
棠棠躺到了床鋪上,深深吸了一口被子和枕頭上的香氣。
她也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了,這一切簡直夢幻得不真實。
他們把家當都搬到新家後,又陸陸續續的下起雪來,今天是住進新家的第一天,想着吃點熱乎的,喻娟芳一早就讓蘇會民去村口肉攤上割了一斤五花肉回來,把一個星期前買回來的青辣椒切成段,和五花肉片做成了香噴噴的青椒炒肉。
接下來就是做面了,喻娟芳從袋子裡舀出來半瓢白面,往裡打了兩三個雞蛋,攪散後慢慢往裡加水,把面粉給攪成面絮狀後再上手揉,面團含水量不多,所以揉的時候非常硬實,不過這樣的面煮出來也特别的筋道好吃。
揉得差不多了,喻娟芳開始用擀面杖在面團上來回的壓,擀開後再疊起來,重複幾次這面團已經變成薄薄的一片了,她拿來菜刀把折疊好的面片給切成寬一點的面條。
“娘,水開了。”棠棠提醒她娘。
這竈台是新砌的,通風明亮,燒火比以前老宅幾十年的竈膛順暢多了,火又旺又勻實。
喻娟芳聞聲,快步走到竈台邊,這鍋她剛才已經放豬油、蔥姜蒜和醬油進去炝過一遍,鍋氣特别足,喻娟芳把剛才切好的面條給下進鍋裡。
過了一會,面條熟了,她用笊籬把面條均勻的撈進大面碗裡,再每一碗添一勺湯,最後再碼上提前炒好的青椒炒肉,就叫家裡人吃飯了。
家裡吃飯的圓桌前,棠棠拾起筷子把炝鍋面和鋪在面上的青椒炒肉給拌均勻,這一碗滿滿當當的,她拌面的過程中咽了好幾下口水,總算把面給拌好了,迫不及待地吸溜了一口面條。
“唔唔,娘這手擀的加了雞蛋的面條也太香了。”棠棠含糊不清的道,每一根面條都吸飽了湯汁,輕輕一咬,面條帶着十足的韌勁在齒尖彈動。
棠棠又夾起一塊五花肉,肥油都被炒出來了,吃起來焦香焦香的一點都不膩,那青椒也好吃,咬一口脆生生的,還有點微微的辣味,辣得剛剛好。
棠棠她爹蘇會民有很多書,但有些書他不給小孩看,有些書他會主動拿給他們看。
吃完晚飯後,棠棠幫着把幾隻碗給刷洗幹淨了,簡單擦過澡後躺在了床上看書,她手裡的書叫《寶葫蘆的秘密》,主要講了一個叫王葆的男孩在得到寶葫蘆之後的故事,這個故事充滿奇妙又新鮮,看起來特别有意思,起初棠棠也羨慕王葆有寶葫蘆能夠輕易就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後來各種麻煩事的出現,也讓她明白了不勞而獲不可取。
“棠棠。”喻娟芳敲門後走了進來,手裡還捧着一套粉色的新衣裳。
“這衣服做好了,你給試試合不合身,我看看給改。”
棠棠聽到這話,把手裡的書給放了下來,身上的厚棉襖給脫了,換上新做的粉色棉襖,這衣服上邊還繡着牡丹花,看起來可精緻漂亮了。
這已經是分家後喻娟芳給她做的第二套新衣服了,前兩年她都是撿的瓦妮的舊衣服穿,自從分家後手裡喻娟芳自己攢了錢,就沒再要于亞紅給的舊衣裳了,直接給棠棠做新的。
“正好合适,明年就是春節了,穿上新衣裳過新年。”喻娟芳滿意的點了點頭,理了理那棉襖,棠棠這幾年個頭竄高了不少,不像前幾年剛來老蘇家的時候又瘦又小一個,一轉眼她來老蘇家也四年了。
棠棠是個有靈性的閨女,聰明貼心,雖然一開始收養她不是喻娟芳的本意,但這幾年時間相處下來,喻娟芳已經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娘,謝謝你。”棠棠伸手從背後抱住了喻娟芳。
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大概是臨近新年,心裡也充滿了各種溫暖和感激。
“傻孩子,你是我閨女我對你好是應當的,以後好好上學,争取學出個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