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種下後,棠棠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蛇瓜的長勢,每隔三四天,她就用一個水瓢舀水把菜地給澆濕,一開始就是手指長短的芽兒,慢慢長成了瓜苗,再然後蛇瓜的藤蔓攀爬上架。
六月份,老蘇家吃上了第一頓清炒蛇瓜。
這蛇瓜吃起來口感清甜,肉質脆嫩,清炒、涼拌、煮湯都好吃。
隻是再好吃的東西連着吃也會膩,這蛇瓜一根就能炒上一大盤,而且結瓜結得很快,整個夏天,老蘇家的飯桌上就沒斷過蛇瓜,導緻後來棠棠看見蛇瓜連夾菜的力氣都沒了。
一連吃了三個月蛇瓜,終于熬到了九月份,淅淅瀝瀝的一場雨過後,天氣稍微涼快了不少,1964年的秋季學期也開始了。
蘇家就剩下蘇覺勝和棠棠兩個小孩沒上學,等九月份他倆也要去上學了,早在前幾天,喻娟芳就用一堆碎布頭給勾了兩個花布書包,一個是蘇覺勝的,一個是棠棠的。
雖然蘇會民說要送棠棠上學的時候,喻娟芳在旁邊潑了好一盆冷水,但對于棠棠上學,喻娟芳還是同意的。
想到今天就要開始上學了,棠棠心裡有股說不出的激動。
天蒙蒙亮,她就從床上爬起來了,換上一套黃色碎花的衣裳,兩手并用,把頭發給編成兩個馬尾辮,村子裡有不少女孩子都剪了劉海,棠棠沒劉海,一來是不習慣,二是她自己也不會剪,怕給剪毀了。
不過她眉眼精緻,額頭飽滿,剪了劉海反而不如直接露着額頭漂亮。
她知道當初自己留在了瓦罐村,她是不會有上學的機會的,是因為舅舅和舅娘,她成了老蘇家的女兒,才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
早飯是稀稀拉拉的碴子粥配老鹹菜,出門前,喻娟芳給棠棠和蘇覺勝的口袋裡各塞了兩顆糖,“既然去上學了,就要好好念書,争取學出個人樣來。”
喻娟芳給他把錯位的扣子給重新扣好,神色平淡的囑咐了一句,“覺勝,你是哥哥,在學校要照顧着點妹妹。”
“娘,你放心,我絕不會讓人欺負棠棠的。”曬了一個夏天黑黢黢的蘇覺勝挺直了身闆,頗有幾分小男子漢的氣概。
棠棠雖然想說自己根本用不着人照顧,但心裡還是感覺熱乎乎的。
從家裡到村小學就半裡地的路程,榆槐村有差不多五百戶人家,姓氏比較雜,在榆槐村小學上學的基本上都是本村的孩子,除過幾個鄰村的,一年級的教室裡坐了差不多二十個孩子。
帶一年級的是一個姓田的女老師,田老師是個鄰村人,臉有些圓手指也是胖乎乎,分發課本後,老師拿了注冊的名單清點人數。
“蘇覺勝”
蘇覺勝馬上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聲音洪亮,“到!”
“田雯雯”
棠棠前排的女生站了起來,“到。”
“孫想蓉。”
一個穿着紅色碎花的丹鳳眼女生站了起來,“到”
……
田老師看了眼名單,念完了最後一個名字,“蘇新棠。”
棠棠感覺自己的名字從田老師嘴裡念出來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更好聽了,她從椅子上起來,“到。”
今天是上學第一天,所以也不講課,上午就發了書,任由學生們在教室裡吵吵嚷嚷就過去了,有家裡住得近的就趕回家裡吃了飯下午再來上課,棠棠他們離家倒是不遠,但一般情況下老蘇家中午是不做飯的,回去了也是冷鍋冷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