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您不要過度悲傷。”
“我知道,隻是這伐商之戰尚未開始,便有如此多的無辜之人殒命,我隻怕神仙震怒,我等凡人怕是無力承受啊。”
“侯爺,這些闡教仙家的到來不更加印證了您乃天命之人,您此舉正是上順天意,下得民心。”
“宜生,你不必寬慰我。你我都知道,神仙畢竟高高在上,超脫于物外,比之憐憫凡人的生死與疾苦他們或許更看重天道因果。”
“侯爺,您……”
“你去調查那姜子牙的經曆,結果如何了?”
“那姜子牙曾上昆侖山求道,因資質有限并未成仙。但因其學識淵博且擅長卦象被殷壽賞識并封為下大夫,後又因不願監造鹿台而逃離朝歌,并找了一地隐居。”
“宜生,姜先生雖為凡人,若能心懷天下,以凡人之身洞察民情,許能在戰亂之中護佑更多黎民。若是姜先生願意,我西岐願以九賓之禮相迎。”
“侯爺考慮深遠。隻是微臣建議先讓幾位仙家去試探一下這位姜先生,畢竟他曾錯投成湯,微臣隻怕是殷商布下的陷阱。”
“宜生,你本是翩翩君子,如今卻要妄作小人了。”
“為天下計,宜生并不在意這些虛名。”
回憶至此,散宜生又擡頭望向遙遠的天際,心中憂慮萬千:仙有仙道,人有人道,怎會相通?神仙哪裡曉得蒼生之苦,他們所言的拯救蒼生不過是個結果罷了,而為了成全所謂的“大義”,要犧牲的卻是無數黎明百姓。
如今風暴将至,不知前路将是如何。這位未來的西岐之主,可能要經曆更多的磨難才能成為真正的君王。
哪吒等三人向太乙真人講了散宜生要他們去尋找隐居高人之事。太乙真人細細算了一卦,大喜道:“原來是姜子牙,這也是我們闡教弟子,後來被師尊派到人間來咯。”
哪吒聽到是闡教弟子,不耐煩地搖手道:“那不找了!”
太乙真人斥責道:“哪吒,跟你說過好多回咯,莫因為無量仙翁就恨所有闡教弟子嘛!”
哪吒不耐煩地堵住了耳朵。
敖丙安撫地拍了拍哪吒的肩膀,将他的雙手從耳邊放了下來,溫和地勸道:“你先聽聽師伯是怎麼說的。”
太乙真人贊賞地沖着敖丙點了點頭,随即昂起頭,背過手去,如數家珍地說道:“我這位師弟雖然資質一般,修不了仙得不了道,但聰明得很,對凡間的國事也有見解。師尊也是看重了他有治國的本事,才把他派到凡間來輔佐君主的嘛。”
哪吒摳了摳耳朵,總結道:“就是資質太差被找了個借口趕出來了呗。”
楊戬聽得此言輕聲冷笑了一下。
太乙真人皺眉道:“哪吒你咋個能這麼說話嘛,這好歹是你的長輩,你去找人家要對人家客氣點噻。”
哪吒随意地應了。敖丙見狀恭敬地對太乙真人說道:“定當不辱使命。”
三人順着散宜生指點的方位來到一處溪邊。清晨時分,溪邊泛着淡淡的霧氣,流水淙淙,清澈見底,在晨光下閃耀着淡淡的光輝。溪邊開着不知名的野花幾朵,在一片綠意中搖曳着炙熱的紅。
哪吒随地蹂躏着濕漉漉的野草。本想着隻與敖丙來此處找姜子牙,卻不想楊戬是個臉皮厚的,非得要跟着。于是哪吒這一路臉色都不善,時不時就要給楊戬一記白眼。
敖丙觀察到哪吒面色鐵青,揣摩了一番哪吒的心意,寬慰道:“你若是不想與那姜子牙打交道,便留在此處,我與楊師兄去尋他就是。”
聽了這話,哪吒原本發青的臉被氣的憋成了紅色,他氣哼哼地别扭道:“不就是個老頭,我還怕見他!”
“怕你壞事,不跟你直說罷了。”楊戬有意挑撥道。
不等哪吒發火,敖丙的面色先變了,臉上的溫和被怒意掩蓋掉,眼中露出絲絲冷意,他沉聲說道:“楊師兄,哪吒從不會壞事!”
楊戬不置可否地别過臉去,唇角卻是微微勾起,心中似乎對什麼事情有所了然。
哪吒聽到敖丙替自己說話,心情大好,不由分說地摟過敖丙的肩膀,大笑着說道:“這才是我的好朋友嘛!我還以為你要跟他一夥了。”
敖丙耳根一紅,表情又恢複了原本的溫和,他琢磨了一下哪吒的話,試探着問道:“難道這才是你今天不高興的原因?”
哪吒一窘,别過頭狡辯道:“我就是不想見老頭而已,不行啊。”
敖丙沒有揭穿哪吒,隻是暗暗偷笑。
三人沿着溪邊走走停停,卻一直不見有人在此垂釣。走着走着,敖丙隻覺得滿目都是綠綠的草,溪水仿佛沒有盡頭,一直蜿蜒至沒有盡頭的遠方,他突然停下身,看着波光點點的水面,又看向晨光微明的天際,道:“這太陽的位置,是不是一直沒有變化?”
這時,溪邊的霧氣突然變得濃厚起來,周圍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敖丙這才發覺,剛剛的一切都是有心人制造出的幻境。
“哪吒!”敖丙大聲呼喊道:“楊師兄!”
“不必再費力了。”一個熟悉的女聲從敖丙的身後響起。
敖丙回身一望,先是瞥見了一襲紅衣,順着飄揚的衣袂向上看去,他看見了一張慵懶的、妖媚的、痛恨的臉:妲己。
“好久不見了,”妲己媚眼如絲,嘴角勾起魅惑的笑容,柔聲說道:“三太子,最近過得可好?”
不等妲己再多言,敖丙便召喚出武器,毫不猶豫地照着她錘去。
妲己的身影閃爍了一下便消失不見,随即,一個尖銳的女聲在敖丙左側響起:“這是我狐族幻境,三太子怎麼總是記不得呢?”
敖丙咬着牙,憤恨地轉過身體,怒聲道:“我今日便要為伯邑考兄長報仇!”
妲己放聲大笑道:“三太子,你為何非要替那伯邑考報仇?”
“為了公道。”敖丙咬牙道。
“公道?你說的是誰的公道?人的?仙的?”妲己尖銳的笑聲仿佛能撕裂空氣:“你遵循人的道義,仙的道義,怎麼偏偏就是不願意遵循妖的道義?靈珠當的久了,三太子是不是已經忘了,你可是妖啊?”
未完待續
某葉的解析:
以下是從《天命》的世界觀解讀封神之戰中不同種族的立場:
1. 從人的視角來看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雖然借助仙家的力量可以增加獲勝的概率,但是對面也是仙家啊,這神仙一加入雙方凡人的死亡率可不是冷兵器時代應該有的數字。
從西伯侯的角度看,他是想要讓百姓過好日子才去征讨殷商的。但伯邑考的死讓他意識到,即使有仙家(哪吒)保護,凡人夾雜在仙和妖之間也是很脆弱的,這場戰争注定會有很多無辜的人成為犧牲品。再往更遠了看,沒有人希望一統天下以後去收拾一個被神仙毀的滿目瘡痍的爛攤子。
因此西伯侯希望能把姜子牙找來幫忙協調人和仙家之間的合作關系,一來姜子牙确實有才能,二來他是昆侖山弟子比他們普通人更能說得上話,三來姜子牙終究是個成不了仙的凡人,将來打完仗以後他還是要留在凡間的,要是攤子太爛他幫忙收拾起來也是很麻煩的,所以他在戰争期間就可以從人的立場上去為凡人争取更多的利益和生機。
當然啦,姜子牙到底行不行的,先把人找來試試嘛,肯定不吃虧。
2. 從仙家的視角來看
從仙家角度來說,參與封神之戰本身是最重要的,就像本文中西伯侯說的:“神仙畢竟高高在上,超脫于物外,比之憐憫凡人的生死與疾苦他們或許更看重天道因果。”而且對于修仙者來說,凡人的生死與命運也是天道的一部分,他們不應該過多幹預。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句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說的就是這種理念。
3. 從妖族的視角來看
從妖族的視角來看,人與仙的道義與他們是背道而馳的。在人和仙所謂的衆生平等中的“衆生”并不包括妖,妖在人和仙的道義中就是要被誅殺的存在。
但是又是誰将妖族定義為邪魔外道的呢?為什麼妖殺了人就是害人作惡,人或是仙殺了妖就是除妖衛道?
這些我會放在下一章繼續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