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當時聽了就大喜過望,她原本就想着跟林家交好,好為薛蟠日後在官場上增加些人脈。
不想林海卻想收薛蟠為徒,這可是意外之喜。
别看林海現在是巡鹽禦史,他的同科故舊師長這些人加一起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對于薛蟠這個非科舉出身的人來說真的是很有價值。
至于薛蟠,他有些頭疼,他是蠻喜歡林海這個帥大叔的,可是做學生他可有些打怵。
大小薛蟠就不喜歡讀書,那些之乎者也他聽着就頭疼,有這時間他甯願多看一些話本了。
可是現在的情形也由不得他拒絕,他隻能郁悶的同意。
好在後來薛蟠發現,做林海的學生并不意味着要去讀那些四書五經背之乎者也。
林海似乎也知道他并不擅長讀書,他反而是用了另外一種方式教導薛蟠。
他會和薛蟠師徒兩個,一人一杯茶坐在那裡聊天。
林海會跟薛蟠講一些曆史故事典籍中提到的典故,然後把這其中蘊藏着的古人智慧掰開揉碎講給他聽。
他的故事講的很動聽,起碼薛蟠愛聽也聽的進去,最後腦子裡多少記住一些。
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他倒是真有了一些進步。
日後在官場上,旁人引經據典說聖人言,他就是直接大白話來一段什麼故事怎麼怎麼。
那些讀書人自然知道他說的是哪一段典故,倒也有些驚訝這位捐官出身的薛大人還是有些水平的。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如今林海剛決定要收薛蟠為徒,還準備搞個正式的儀式宣告他把薛蟠收入門牆了。
收徒儀式這事還要籌備一二,薛蟠還是回自己甘泉任上繼續做他的縣太爺。
這甘泉倒是很太平,平時連個案子都沒有,薛蟠的日子過的還算悠閑。
不過他的悠閑日子沒過兩天就來活了,南邊發了水災,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出來逃難。
揚州這邊風調雨順,許多災民就奔着揚州來了。
一時之間揚州府和治下的兩州六縣各級官員都要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要安頓那些逃難而來的災民,保證他們的衣食住行,不要讓災民在當地變成亂民。
同時大災之後還可能會有大疫,也要防備這些災民帶來時疫。
這工作對于經驗豐富的官員來說都是一項沉重的工作,對薛蟠這個官場新手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起碼薛蟠在剛知道要收留難民的消息的時候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要做什麼。
“可是要開粥棚?”他想來想去想起以前家裡有時候會做善事就是開粥棚施粥。
好在馬牛羊等屬官都是經驗豐富之人,他們就跟薛蟠講了一下他們接下來的工作。
“大人,這開粥棚隻是其中一項。我們還要考慮在甘泉哪裡安置災民,能安置多少,要是超了如何。萬一這其中有人聚衆作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還有是不是要召集城中的郎中,每日給這些災民巡診,以防他們帶來疫情。”
馬縣丞作為代表跟薛蟠講了大概的工作,薛蟠聽的一愣一愣的。
他在甘泉任上清閑了許久,還沒遇到什麼考驗,沒想到一上來就來了個大考。
不過薛蟠倒是有辦法,他指指馬牛羊等人:“行,你們是慣會當差的。這事我交給你們去安排,最後來跟大人我彙報就行。”
林海作為他的老師,别的還沒教給他,隻先教了他一樣東西,那就是讓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薛蟠記住了這點,見馬縣丞說的頭頭是道,索性就把事情安排給他去辦。
他還貼心的怕馬縣丞一個人忙不過來,把牛主簿和楊典史都安排去幫他。
這馬牛羊三人被薛蟠這個安排給弄得愣了,這知縣大人倒是敢放權。
也行吧。
馬縣丞無奈的接受這個安排,不過他還是跟薛蟠提出有的事情還要知縣大人親自出馬才能做的。
“如今災民将至,大人是否要跟縣裡的有頭有臉人物募捐赈災糧款了?”
這也是慣例,朝廷會撥一部分赈災款和物資下來,剩下的縣裡拿出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全縣的士紳商人們積極踴躍捐助了。
薛蟠一拍腦袋:“這個我會,行。老牛,再去太白樓包一天,爺請吃飯,讓他們捐款。”